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白先勇小说句法与现代性的汉文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总多的长句,自然成对的语句声气节奏以及气韵生动的语句内在节奏构成了白先勇小说句法的民族气派和现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出白先勇小说语言艺术对现代性汉文学语言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谒拜郦道元     
王宝文 《侨园》2014,(4):48-48
上中学时就知道了郦道元,读了他的著作《水经注》,更对他肃然敬慕:“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是1500年前,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对三峡风貌的描述.  相似文献   
23.
韩冰 《青年论坛》2009,(2):141-143
大众传媒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并且与文化其他方面联系异常密切。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与大众传媒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大众传媒通过文学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深刻的滋养;文学也借助大众传媒的风帆达于天下所能达之处,同时,大众传媒也推动了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的嬗变。  相似文献   
24.
战智峰 《法国研究》2023,(1):98-112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的被动,他一方面批判了主体性的权能,另一方面以沉默的方式为他异性提供了话语层面的尊重,并因此从根本的不可溯源的层面提出了文学的可能性,即一种话语伦理——对无限的呼应。  相似文献   
25.
1950年代初期,以《文艺报》为中心,展开了一场关于方言问题的讨论。开展讨论的目的是确立民族共同语,以规范化对方言进行统率和改造。这一方向符合时代民族国家统一的要求,国家紧接着也制定了相应的语言规范要求。但是,讨论未能真正平等而充分地展开,特别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对小说中使用方言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因此,讨论对乡土小说的语言方向产生了严重影响,乡土作家们逐渐改变自己的创作习惯,小说中的方言使用迅速而显著地减少。讨论产生的影响持续而深远,一直延续至今天。实际上,方言对乡土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乡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蕴含着深刻的地方文化内涵。对方言的弃置,严重影响到乡土小说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老舍先生关于文学语言论述的分析,透视出他对汉语文学的认识、情感、态度以及对语言文学发展的期待,显示了他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坚持、维护并努力贡献回报的文化人格。对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母语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7.
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写作学在俄国形式主义的语言陌生化理论方面"夙悟先觉".关于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语言的陌生化,中国传统写作学对此的"夙悟先觉"包括两个层面:对外在客体的个性化的内在感悟的陌生化;表达陌生化感悟的、个性化、创造性地使用的各种语言技术.前者是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根本性前提,后者是语言技术层面的对主体内在的陌生化感悟的外化.  相似文献   
28.
熊巍 《学习月刊》2010,(4):51-51
戏曲是我国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说它是我国特有的戏剧形式是因为从文学语言、音乐形式、处理主客观的关系与方法都区别于西方戏剧.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戏曲的概念,  相似文献   
29.
贾永雄 《理论导刊》2006,(10):123-124
文学语言的特性可概括为“文学性”。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主要来自两个源渊:一是语言固有的诗性特征,一是文学语境及互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何宇宏  ;段慧如 《求索》2008,(9):196-198
中国的新文学语言该往何处去是一个争论不休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詹姆逊的元批评理论出发,结合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理论,通过对中国新文学语言发展历程的回顾及评析,探讨了新文学语言的历史“境遇”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