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7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令君 《求索》2010,(8):217-219
媒体时髦语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强势语言模因的推动,正是模因的魅力使时髦语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语用修辞效果。然而,由基因仿制而来的模因也有其两面性,良性模因能促使语言达到生机勃勃的动态平衡,恶性模因催生的媒体时髦语对语言生态的消极影响则值得我们从生态哲学视域认真反思,毕竟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无法遏止语言的损耗。因而,我们应采取"刚柔并济"的政策法规在谋取语言多元繁荣状态的同时维护其应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2.
按照时髦说法,36岁的河南农民范中强实在是“太有才了”,他伙同亲友等八人,采用笔记本电脑盗窃高级轿车并销赃。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分别在北京、河北等地,盗窃奥迪、帕萨特等轿车23辆。2007年4月11日,涉案盗销车辆的范中强等8名被告人一起站在了市二中院的法庭上接受审判。  相似文献   
23.
论照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见常照镜子之妙用,难怪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喜欢照镜子。现代赶潮靓女俊男为了常照镜子,衣袋和手皮包里镜子是必备之物,时不时的拿出来照照自己,或整理头型或涂脂抹粉,并不在意自己衣着是否得体。某些时髦男女专门把牛仔服挖洞,故意剪破,有些女孩更是胆大妄为,居然敢在大庭广众场合显露性感部位,突出自己可爱之处。如此出众打扮,我看普普通通的镜子怕是照不得,只好请天上玉皇大帝拿出他的镜子来,照一照这人间妖女妖男。  相似文献   
24.
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ce,家居办公)本是一个针对现代自由职业者的时髦词汇,从去年开始,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金海岸社区的10余名残疾人也通过这种“时髦”方式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25.
“我是周谅量,每个星期的这个晚上,这个时候,让我们相聚在《时髦外婆》,一起回味和领略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沧桑和风情。”2002年,每个周六的晚上,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的专题片《时髦外婆》里,都会有一位一头灰白卷发的七甸老人,不失美丽与优雅地向观众娓娓道来老上海的故事。这位“时髦外婆”就是上海“老人艺”——周谅量。  相似文献   
26.
"第三条道路"为何不再时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从火爆到不再时髦原因多且杂,既与经济滑坡和左右翼势力的挑战有关,也是"第三条道路"自身政策和策略造成的.目前的社会民主主义正处在彷徨期.  相似文献   
27.
耳环之谜     
奇案发生在“二代证”人像采集室内,轮到一个身穿牛仔裤的时髦女郎拍照时,工作人员发现她的双耳上吊有耳环,就嘱她把耳环摘了,没想到的事情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28.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1):94-94
<正>全球最早对"时髦"(Fad)现象作研究的乃是美国前代学者鲍加德斯(Emory Bogardus)。他在1915至1924年间,每年找100人问他们当年最时髦的5件事。他的10年研究,方法上并不严格,但结论却极精彩:(一)绝大多数"时髦"事务都是朝生暮死,能撑过3年已经极稀少,那个时代只有"男子腕表"取代了"链表"而留存下来。(二)因此,人们所谓的"新鲜事",其实是很可疑的。它初起时很能吸引人,造成"羊群效应",大家都一窝蜂地凑热闹,但因为新得没什么道理,于是很快就冷了下来。鲍加德斯的早期研究,其实已碰触到了今天所谓"创新"这个问题的根本。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9.
老奶奶箱底的“时装” 过去流传一句话:“老奶奶的箱底,翻出来就是时装。”不失为相对真理。因为时装之为“时”装,总是“与时俱进”的,贵在于潮流的潮头领先,故有“赶时髦”之说,你追我赶也。但风水轮流转,转来转去,难免也有转回来的时候。物以稀为贵,于是又形成轰动效应,重领风骚若许天。  相似文献   
30.
The substitution of game-playing,a key word in this paper,for the once-popular competition,signals an interesting change in the big power relations.Competition in the Cold War U.S.-Soviet relationship was marked by an antagonistic contention.Inter-state relations are now characterized by ambiguity,among the big powers in particular.However,"neither friend nor foe" or "frenemy" (friend + enemy) is used to describe post-Cold War China-U.S.bilateral 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