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91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7,(19):49-49
"潜规则"是近年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这个词的创意者吴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杂志《桥》的记者、编辑,现为《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对"潜规则"一词的含义,他解释说:"中  相似文献   
142.
<春秋>具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后世将其视为"礼义之大宗",原因即在于此.孔子借<春秋>之"属辞比事"以行褒贬、正是非,形成了"春秋教"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礼治名分、重德尚贤、恶战重民、知权时中等方面,其目的乃在于为其王道政治教化体系服务.孔子"春秋教"思想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3.
《理论与当代》2009,(11):48-49
2009年第9期的《炎黄春秋》发表的由张彦编译的文章介绍: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了《纽约星报》邀请代表各种政见的几位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的记录。他们讨论的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60年后的今天,重读他们当年说了些什么,仍旧发人深思。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作者):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取得节节胜利,因为他们将一个能够满足人民大众某些迫切需求的纲领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44.
约稿通知     
《世纪桥》2008,(5S):1-1
<正>《世纪桥》杂志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世纪桥》杂志社主办的纪实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人文社科类期刊。《世纪桥》以服务党史研究、总结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展现党员风采为宗旨,设置东北抗日斗争、地方党  相似文献   
145.
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很多来到主场馆一一“东荷”、“西柳”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原本是个村庄,为了全运大局,村庄实现了整体搬迁。难能可贵的是,整个村庄的搬迁,工期没有耽搁一天,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和谐搬迁,有力地支持了全运会筹办。这一切离不开这个村的当家人——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石河岭村党支部书记赵光祝。  相似文献   
146.
大宋春秋     
赵普之奸(下) 赵普除了危言耸听、离间君臣关系以外,还嫉妒陷害同僚。 赵普少年时读书不精.因此学识不深。《宋史》中说:“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作为一位一统王朝日理万机的宰相,赵普的学识水平已明显与担任的职务不相符合。宋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法回答。  相似文献   
147.
王德涛是一名民营企业家,20多年的沐风栉雨,激流拼搏,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水泥厂打造成如今的大型企业集团;他又是一名人大代表,17年的为民代言,为政府分忧,使他连续当选为烟台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48.
高放 《同舟共进》2011,(11):37-38
《炎黄春秋》2009年7月号发表新华社资深记者庄重同志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文中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这篇《敦降书》的“真正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  相似文献   
149.
诗经小雅篇曰:彼有旨酒,又有嘉肴。中国人几千年前,便知道喝酒不能空口,必须佐以佳肴。美酒佳肴发展到极端境界,便出现了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不过这种纯粹的口腹之欲,  相似文献   
150.
《左传》中记载了大量春秋时代的贿赂事件。作者在史事的记录中,对于贿赂行为以及贿赂事件中各方人物行为的正义性及其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凡政以贿成,便会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执政者受殃灭族,亡国丧邦;凡政以义成,便会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家族、邦国被泽数世。作者对"贿"与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阐释,也是《左传》"尽而不污,惩恶而扬善"的表现之一,这一积极的价值观念为后世注疏者所继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左传》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