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84篇
中国共产党   335篇
中国政治   490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3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健康的政治心态,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心态积极,可以使原本为阻力的因素变成动力;而心态消极,则可能会使原本为动力的因素变成阻力。决策层、思想库、军方、民众,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政治力量,其政治心态所呈现出的特征和应达到的标准不尽相同,这是由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各阶层的不同角色决定的。应据此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心态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2.
我国男性婚姻挤压压力不断增大,直接或间接地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婚姻挤压导致家庭结构的脆弱化,加剧阶层分化的全面化并使分化结果固化,造成地区和城乡间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导致社会失序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3.
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4.
要使中国中间阶层发展与壮大,必须重视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他们逐步进入中国中间阶层。因此,现实中农民进入中间阶层的障碍,包括农民自身所致的障碍和政府政策层面的障碍都必需得到铲除。  相似文献   
155.
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新的问题和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的社会一政治功能是有关中间阶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56.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7.
刘植靖  鲁静 《法制与社会》2010,(32):161-162
公众对公安警察角色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公众各阶层对警察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公众各阶层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公众的整个阶层体系来看,不同阶层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警察不同角色的划分来看,公众各阶层对不同角色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公众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差异,受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以及认知途径的影响。因此,要区分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同时要拓宽公众认知警察角色的途径,促进警察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8.
社会向上流动受阻催生“夹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阶层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阶层固化,不能正常社会流动。社会存在夹心层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夹心层扩大化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重新放大的问题、社会分化必然产生的矛盾、体制演进的代价、社会政治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副产品、综合实力不足产生的顾此失彼等五类矛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应在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完善社会财富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增强社会矛盾处理机制的弹性,完善腐败惩戒机制,维护公正廉洁的社会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0.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将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由我国目前通行的苏式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学说改变为德日的三阶层式的构成要件学说必然并已经在中国刑法学界引发较大的理论争论,如何看待两大犯罪构成体系的优劣,只有通过比较、鉴别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两种犯罪构成体系既有其共同的暗合之处又有其相异之处,但都有其致命的不足。刑法典是唯一的,但刑法理论对法典的解读方法、演绎方法以及给司法实践提供的参考模式不应该走非此即彼的单一与极端道路。因此在犯罪构成这一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上,我们应当要有开放的心态吸取各种理论精华,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中国刑法学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