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84篇
中国共产党   335篇
中国政治   490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3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佛系青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情绪,是对社会心态的符号化解读。"佛系青年"现象呈现出低欲望化、个人中心化、责任规避化主要特征。"佛系青年"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因素的层面看为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与精神追求多样性;从网络因素的层面看为信息获取与情感交流过度媒介化;从思想因素的层面看为信仰空无与价值观多元。对"佛系青年"现象的引导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教育引导:将责任意识与青年信仰具体化;话语引导:对"佛系"进行正能量释义;政策引导:让青年群体有获得感和期待感等,从而强化青年责任意识,化解青年信仰危机,树立青年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942.
德国刑法理论中关于正当防卫二元论的观点具有借鉴性,在对其修正的基础上,将法秩序维护、利益保护分别归属于正当防卫的功能论、正当化根据论,前者对应于正当防卫认定的客观条件,即排除公力救济优先的同时,确定防卫起因的可允许范围;后者对应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条件,即防卫时间、防卫意图、防卫限度、防卫对象等条件的判定。同时,正当防卫的功能论、正当化根据论及其对应的正当防卫的条件认定具有位阶性,在排除公力救济优先、可允许的正当防卫之内,应当原则地、不设附加条件地承认行为的防卫性,纠正司法实践中片面否定防卫性质、将正当防卫降格为被害人过错的不当操作;在肯定行为防卫性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阶层的判定,即正当化条件尤其是防卫限度条件的认定,根据防卫风险分配、利益衡量的分类、分级化进行统一判断,剔除公力救济优先对正当防卫正当化条件的过度否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43.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对青年女性群体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类型多样化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状态;除个体特征和婚姻家庭因素影响外,阶层与体制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到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尽管不同类型社会参与中的阶层因素影响不尽相同,但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呈现体制内外的显著差异化特征,进入到体制内就业且实现经济地位提高的青年女性群体更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参与活动,而体制外就业的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整体偏弱。为实现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为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开辟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构建积极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激活其社会参与的能动性,仍然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44.
“中等收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结构指标,既有地域的差异,又有相互的可比性。造成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的原因很多,后果严重。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和人群比重,既要注重市场在初次分配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政府在再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刘国权 《世纪桥》2021,(2):88-9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阶级分析论的奠基之作.自1925年12月1日问世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经历七个版本、三个阶段的流变,其流变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国情初步探索、将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融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发展深度接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新民...  相似文献   
946.
尹秋玲 《中国青年研究》2022,(11):103-109+95
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竞争现象兴起且日趋激烈化,在实践形式上表现为择校报班、母职陪读、父职配合与家校关系经营,可从教育责任伦理变迁视角来解释其兴起逻辑。教育责任伦理意旨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四类主体在教育服务资源供给、教育过程与学生学业成就上的责任归属秩序,可通俗理解为:谁应为学生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在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开放化、教育资源质量结构等级化的“推力”与家庭教育发展任务刚性化的“拉力”中,教育责任伦理朝着家庭化方向发生变迁,从传统“读书的料”变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它为家长全面参与教育提供了价值合理性,并在县域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刺激家长教育竞争实践,由此推动农村教育竞争兴起。教育责任伦理家庭化也意味着农民子女教育阶层流动模式日渐从学生个体奋斗转变为家庭组织化动员,家庭成了新时期教育不平等扩大和再生产的前沿阵地,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47.
当代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满意于流于社会表层结构分析的阶层分析模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实证方法,试图将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重构阶级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尤其是他们虽然充分注意了是否拥有“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在社会和组织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变量。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成果,对于观察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姚莉 《桂海论丛》2007,23(3):69-71
近些年来,中间阶层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纵观对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多是从阶层的客观实在入手,很少去关注阶层意识。文章运用调查资料分析后认为,客观认定的中间阶层具有清晰的阶层认知,一致的主观自我认同,模糊的利益冲突意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存在和教育是中间阶层阶层意识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发挥中间阶层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要保障其既得利益,另一方面要培育一个成熟庞大的中间阶层。  相似文献   
949.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这种分化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 ,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0.
农村阶层分化后农民诉求出现了表达的愿望空前强烈、表达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明显、表达的内容层次明显提升、表达得到回应的时间大大缩短等新变化.而目前我国农村的诉求表达机制远远不能适应农村阶层分化后诉求表达的新变化,必须从疏通已有的诉求表达渠道、开通新的诉求表达渠道、减少诉求表达环节、实现诉求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等方面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更好地适应各阶层诉求表达新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