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84篇
中国共产党   335篇
中国政治   490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3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我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发生过几次大的变迁,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于政府的利益整合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改革的执行者——政府必须致力于推进利益整合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整合方式转型,才能建立一种能够满足利益群体分化要求并能促进利益增长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52.
恐怖主义网络与打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恐怖主义网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恐怖组织不仅有阶层式和网络式两大结构,而且恐怖组织还运用网络进行信息宣传,赢取民心,恐怖主义网络还得到了有关机构的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可以从渗透、瓦解、反激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53.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当代中国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连志 《理论导刊》2006,3(6):23-25
如何认识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必须明确,阶级是客观历史存在,并且首先是包含一定经济意义的政治范畴,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阶级关系的狭隘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放出来,在回归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全面辨证地理解阶级关系,并结合变化了的时代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做出新的发展。阶层分析并非与阶级分析相对立,更不能代替阶级分析,而是内在地包含在阶级分析之中的具体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954.
农村阶层的分化给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了挑战。农村非公经济人士阶层和农民知识分子阶层对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巨大,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忽视的力量,乡镇统战要把他们作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55.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对建国以来历史和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可以看出,阶层冲突意识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和挑战,而阶层认同意识则是良性社会秩序的基础。当前我国阶层之间冲突意识渐趋紧张,存在着社会秩序危机,化解秩序危机应从重构公正的社会分层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和谐的社会价值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956.
网络时代弱势群体获得了一定的阶层流动机会,但并未完全摆脱阶层流动困境,由此产生的社会对立情绪、社会矛盾和风险日益突出。较之传统时代,网络时代弱势群体阶层流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机会困境、动力困境和技术保障困境三个方面,其根源在于“自我排斥”与“外部排斥”交织循环作用,其结果表现为弱势群体处于相对于网络主流社会、权力中心的边缘境遇,难以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互动,产生空间排斥,丧失认同感。通过双向赋权激发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意愿、建立电子包容提供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技术动力、提供网络媒介援助增加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机会是加快弱势群体阶层流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57.
通过以福建省S村为例,探讨农民阶层分化对村庄治理造成的影响与挑战发现,S村的阶层结构虽可细分为五个层级,但由于富裕阶层和贫弱阶层均脱嵌于村庄社会,阶层差距不大的强势阶层、中等阶层与中下阶层之间遂形成了高度竞争的阶层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村庄公共品自我供给能力丧失,同时村庄社会去道德化并出现混混治村,村庄治理陷入内卷化的困境。为此,应当重建村庄公共性,培育有力的村庄治理主体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改良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58.
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必须彰显其公共性,才能真正对公民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建构作用。阶层固化伤害了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基础,使公民缺少"公平公正"的实践经验与生存体验,精神生活公共性建构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甚至主体性基础被严重削弱。从阶层固化的角度探讨公民精神生活公共性建构的困境与突破路径,即是试图突破原有传统研究范式,恢复社会本身的教养功能对公民精神生活公共性的内在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59.
96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直接导致阶层矛盾扩大化,这就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阶层和谐才能让社会稳定,因而如何做到阶层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