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引用相关例句分析总结了英文中常见的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详细说明了这几种标点符号在实际语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指出某些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英文语篇中句子间逻辑关系的确定、句子主要结构和重要信息所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有关标点符号的阅读理解方略,以供语言学习者在阅读中尝试。  相似文献   
82.
《证据科学》2012,20(5)
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为方便排版,可以直接放在文章引注处,用【】标出,不必放在页脚处。建议给编辑部发两个版本。2.连续注码,注码序号格式为“1,2,3,……”。3.文中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4.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5.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相似文献   
83.
《证据科学》2012,(5):640-641
法学类论文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为方便排版,可以直接放在文章引注处,用【】标出,不必放在页脚处。建议给编辑部发两个版本。2.连续注码,注码序号格式为"1,2,3,……"。3.文中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相似文献   
84.
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理应是古代口语词汇。但经过对历代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兼具断句和提示语气的功能;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之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  相似文献   
85.
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篇文章连续编号为①、②、③,标注于引文的右上角、标点符号之后。二、注释参考体例(一)著作类①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65页。②杨贤坤、邓伟平主编:《澳门法律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页。(二)论文类①余先予、朱世强:关于香港与内地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6期,第72页。(三)文集类  相似文献   
86.
<正>《南京大学法律评论》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年分春、秋两季号,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本刊拟登载高质量的法学学术文章。竭诚欢迎中外法律学人踊跃投稿。对所有来稿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如决定刊用来稿,编辑部将在两个月内予以答复。一经刊用,即致稿酬。两个月后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编辑部将不再另行通知,切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87.
《环球法律评论》2011,33(5):159-160
一、注释类型 本刊统一采用页下注形式,每篇文稿的全部注释编号连排。标题注与作者注以星号单独排序。正文中之注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遇标点符号,标于相关语句标点后的右上角。  相似文献   
88.
覃雪荣 《传承》2009,(1):50-51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分行的办法是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或者在句与句之间断开。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相似文献   
89.
来稿须知     
本刊自2009年起改为双月刊,逢单月底出刊。改版后的《青年研究》注重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的结合,同时更加强调学术规范性,鼓励打破既有框框、具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尝试。亦欢迎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90.
<正>《南京大学法律评论》自本期开始,改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年分春、秋两季,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本刊拟登载高质量的法学学术文章。竭诚欢迎中外法律学人踊跃投稿。对所有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