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黑暗中,你明知前面有一个深坑,而且越往前走越危险,但你还要一步步试探着走过去;不仅要找到这个深坑的边缘,还要故意跳下去,摸索出一套爬上来的办法。”这是空军试飞员对试飞事业的形象比喻。60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胸怀强国梦、放飞强军梦,在蓝天追风逐电,勇闯“雷阵”,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化作脚踏实地的强军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谱写了一曲勇于探索、催人奋进的天路壮歌。  相似文献   
22.
我梦想着流行多年的"四风"问题不再贻误党的事业,不再坑害各级干部和老百姓。我梦想有朝一日"四风"被扫除干净,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清新,大家无虑无忧;党风政风民风清正,社会无贪无邪。那将是多么幸福、美好、和谐的盛世景象啊!认真完成活动各项任务,绝不许走过场,要成为我们履行职责必守的最后底线。3个环节每一步骤,都要逐个把关,逐项督促,环环紧扣,步步扎实,事事较真。我们的共同责任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一个视广西为第二故乡的媒体人,我曾经无数次在笔下对广西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颂扬,但总觉得少点什么。偶然的机会,与一位同样深爱广西的兄长在一起神侃,他的一番比喻让我醍醐灌顶:  相似文献   
24.
小议英语幽默中的修辞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58-158,162
英语文章中的修辞技巧多种多样,尤其是英语幽默中的修辞技巧。主要有夸张、反语、仿拟、比喻和矛盾修辞等等一些。修辞格的运用使语言内容新颖独特,有效地增强了幽默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这样一些幽默修辞技巧的效果,并加以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25.
高鹏 《各界》2010,(11):46-48
《三国志》为东吴人物作传,除孙氏宗室外,写到的第一个大臣就是张昭。张昭曾被孙策比喻为管仲,作为治国的文臣,才干无疑是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2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最具感染力的是它的语言艺术,而它的语言最大的亮点是形式多样、妙趣横生、极富创造性的比喻,文中试着从宏大精警的隐喻结构、虚实同构的比喻艺术、比后点题、比前引导、多侧面反复设喻、情理哲思兼具的特色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钱先生比喻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27.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28.
唐代诗人继承了六朝前古典诗歌和民歌中比的传统,在他们的诗作中从各方面广泛运用比喻,使诗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情趣盎然。唐诗之所以情味隽永,流传千古,就在于“比”这一表现手法的突出成就。唐代诗人运用比的手法,或把抽象无形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或用色彩鲜明的比喻来状物存形,使诗中之画更为鲜丽;或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普通事物诗意化、典型化。  相似文献   
29.
高琨 《共产党人》2010,(4):55-55
传统"花儿"传唱的爱情段子,实际上最纯真、率直。但有的含蓄、委婉,优美中又带着挑逗和嬉戏,所以被称为"野曲"或"骚花儿"。只要在田头、背弯吼上一首,那即兴抒情、扣人心弦的甜香味儿尤使人精神振奋,解馋而过瘾。"青石头跟里一眼泉,清亮亮的  相似文献   
30.
趣味概念     
1狗与猫说已故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曾打过一个比喻,说德国学生狗与猫说是狗,美国学生是猫。狗是认人的,德国的学生都跟着教授走,只要了解某教授人品好、学问好,就跟定了他(她)。不管这位教授迁往哪所大学就职,他们都想方设法紧随其后。而猫呢,是只认屋不认人的,美国学生一心只想上哈佛、耶鲁,根本就不问教授的为人与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