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317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4):53-53
木兰从军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古乐府诗记载的传奇,讲叙古代孝女花木兰为替代年迈的父亲服兵役,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屡建功业,直到回家以后,同伴方知她是女性。  相似文献   
792.
茆巍 《证据科学》2011,19(6):731-760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清代命案发生后,初次检验的运作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清代的检验运作总体上是严谨的,由于官僚体制、诉讼模式等的不同,其呈现出与今日不同的面相。由于审验合一的特性,清代的检验在命案审理中之地位远较今日重要,检验是理解清代命案诉讼的一把锁匙。  相似文献   
793.
谢光辉  张俊岭  李梦龙 《求索》2005,(6):135-136
学者间广泛而密切的交游是清代学术得以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就晚清考古学家吴大澂与几位朴学大师的交往,来分析学者间的交游对清代学术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94.
明末清初,汉口以其繁华的商业著称于世,号称"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附庸风雅的江浙商人为昔日汉口的繁华市井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记载。范锴的《汉口丛谈》和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详细记述了清代中叶汉口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构成、基层行政、商业文化、社会风习、岁时节令等诸多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汉口城市社会的全景画卷。  相似文献   
795.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时候要到禅林古刹去倾听那洪亮、吉祥如意的108下钟声。神州大地,众多古刹,以钟声而闻名的地方非常多,以下几处最为著名:北京大钟寺永乐钟声每年春节辞旧迎新之时,悠悠钟声通过中央电视台传遍海内外,这钟声便是来自北京大钟寺永乐大钟,  相似文献   
796.
吴振东 《法制博览》2024,(2):139-141
清代越狱案件时有发生,在律例规定上也极为严格,但在实际审理中仍存在制度弹性空间,故对实际审判中惩处标准的探究尤为必要。以律例规定与案件审理为两条不同的考察路径,从皇帝处理越狱囚犯、管理官员的具体案例与皇帝对律例和审理程序的修订,分析其遵循的法律内涵,探讨清廷统治下越狱案件审判时考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97.
清代对于“命盗重案”的审理采用权宜裁判的模式。面对特殊情状与既有例文的龃龉,清代裁判者以情法之平或罚当其罪为目标,通过比附加减实现案情与刑罚的实质性相符。权宜裁判的结果如果具有典型性和一般性,那么藉由案件而形成的判例将会转化为带有制定法色彩的例文,实现“因案生例”。“威逼人致死”条中从“因秽语威逼人致死”发展出的“村愚出语猥狎致本妇轻生例”“调奸和息后追悔致死一命及二命例”“妇女因人亵语戏谑羞忿自尽例”以及“秽语村辱致本妇本夫自尽例”四条例文印证了这一过程。清代权宜裁判实现了法律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其以开放性的机制实现了规范与裁判之间的互动,是中国人对于司法裁判模式的别样表达和创造。  相似文献   
798.
清代湖广地方军政官吏十分重视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维修。他们或捐俸倡导维修,或督促道士修缮,先后兴修了纯阳宫、遇真宫、太和宫等道宫和复真观、琼台观、凝虚观等道观,并对全山神路、桥梁等进行修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明代宫观建筑的宏伟壮丽。  相似文献   
799.
金眉 《法学》2006,(7):77-83
唐律将有关华夷通婚的规定置于《唐律》的卫禁篇中,不言而喻,是将异族通婚排除在普通婚姻之外,将其视作有可能影响国家边防的要事,重在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与唐代明显不同,清代法律对特定民族之间的通婚予以禁止:除去满汉之间的通婚禁令,清代法律还禁止民苗、民番和蒙汉结亲。唐代与清代,分别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其法律关于异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处于上升与衰落时期的封建王朝法律的精神状态,前者表现为一定的开放性,后者则表现为严重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800.
清末中国派出大批学务人员东渡日本考察教育,考察人员往往都有考察报告行世。本文通过对一批留传下来的考察报告的再考察,试图分析近代日本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实用观与政治伦理道德观。 一、教育实用观 日本民族崇尚实用,举世闻名。日本人在教育上的各种观念都与这一特点密切相关,认清这一特点对于进一步分析日本人的教育实用观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