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江天 《中国法律》2005,(3):40-41,107-109
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和政策的依据。在香港实施的法律中。基本法的法律地位高於特区制定的法律,特区制定的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基本法相抵触。为了保证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正确地理解基本法的解释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2.
亚齐是印尼的三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印尼最西部的苏门答腊岛北端的马六甲海峡出口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贸易地位。其面积为5.539万平方公里,占印尼国土总面积的3%。人口51万人(1995年),占印尼人口的2.5%;98%的人笃信伊斯兰教,有印尼的“麦加走廊”之称。首府是距雅加达西北面约1600公里的班达亚齐。亚齐天然资源丰富,主要资源天然气占印尼液化气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这样那样原因,几十年来亚齐一直在断断续续闹民族分离,成为影响印尼政局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3.
香港“九七”回归后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 ,结束了英国人在香港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法制在消除了殖民主义色彩后表现出新的特色。在《基本法》的指导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法域”,其法制特色逐步呈现出两种法制并存 ,《基本法》占主导 ;确立了法治原则 ,尊重公民权利 ;坚持行政主导下的司法独立 ,判例法本地化的发展趋势等特色。本文试图对“九七”回归后 ,香港法制特色及法制发展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对香港法律制度的未来走向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4.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人选,任命崔世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2009年12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135.
廖子明 《人权》2003,(3):26-27
主席先生: 我代表中国联合国协会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言。 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政府、非政府机构及广大的市民均充分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关心香港事务的人士可自由发表意见。其中有三个课题是近年公众特别关注的,分别是就《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建议、居留权及外籍家庭雇工事宜。我以下就这三个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6.
137.
随着澳门主权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下简称“澳门基本法”或“基本法”) 正式付诸实施。为了更深入、准确地领会、贯彻澳门基本法,有必要对围绕这一效力高于普通法规的宪法性文件的若干重大问题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8.
凌斌 《湖湘论坛》2023,(3):68-81
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要求超越以基本法为中心的解释框架,以宪法为方法,实现对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宪法纳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纳入,既体现为宪法序言在历史事实层面将香港重新纳入中国主权范围,也体现为宪法条文在制度规定层面将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宪法对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纳入,将宪法第30条和第31条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内重新定位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从宪法确立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二元行政区划出发,第31条规定的涵盖范围不仅限于香港和澳门,而是为更为一般性的“特区制度”提供了规范基础,相比基于基本法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有更为广泛的规范内涵。国家治理体系意义上的“一国两制”,不同于两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一种超越具体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