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王守仁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在他一人身上,文事武事都张扬到了极致。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而居,后又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上书言事,触怒大权在握的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驿丞大约相当于一个县级招待所所长,官场上可谓一落千丈。当时的龙场,地僻山穷,瘴蛊横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直系后裔中,既少有学术上的卓然成就者,又少有政治上的傲然气节者。也就是说,其后裔不惟于阳明立言之志未有所得,而且于阳明立功之业亦罕有所获,真正值得称道者,的确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家族个人方面的,也有世风学风方面的,而王阳明本人对其家族的过早衰微亦负有一定责任。这种责任,既源于阳明建立伟业后为后人所提供的无功受禄、世代享受的客观条件,又源于阳明自身在个别方面不够检点而为后人树立了不良形象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清明祭祀王阳明,汉服呈礼,花灯出戏,民乐献歌,阳明学术研讨,慈善赈灾,既创新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宣传阳明文化、推广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宏炜 《当代贵州》2010,(10):52-52
干部自主选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省委组织部积极响应这一时代号召和党建要求,特别开辟专题,组织全省干部进行自主选学,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本文是来自"阳明学与地方文化专题"的一名干部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15.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09,(7):52-52
《解读王阳明》 袁仁琮著 巴蜀书社 2009-1 十年前,袁仁琮先生撰写了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十年后,其作《解读王阳明》由巴蜀书社出版。“解读王阳阳明”的原因很简单,袁先生说。就是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婷地理解我国历史上这位少见的全才”。  相似文献   
16.
畅销榜     
《新民周刊》2012,(29):85-85
北京三联韬奋1温故(二十二)刘瑞琳广西师大2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3吃主儿王敦煌北京三联4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世界图书5王阳明秦家懿北京三联6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福沃特·冯北京三联7用刀叉吃出高雅——西餐礼仪陈弘美北京三联8史客·两情萨苏金城出版社9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约...  相似文献   
17.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其一生哲学探索与为官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官以德、明德亲民、"觉民行道"等官民思想。究其渊源,在于阳明"致良知"的心学理念,他的"致良知"是一种主观"心"的本体论。其官民观也是在他"人人可以致良知"的认识上形成的,对于当世的中国与政府有着珍贵的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中写道: “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在儒学影响中国千年历史进程后,在宋、明两朝叠起了一座高峰,进入了“新儒学”阶段,而王阳明心学则是儒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善良、好客的纯朴民风,为王阳明学说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少数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万物的认识、民间社会认识朴素的民主平等特征以及忠诚厚道的道德观念,则在文化背景上对王阳明学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教法。但此教法一经提出,便引发旧时代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诸多纷争。当代新儒家学者刘述先以"两行之理"为理论预设对"四句教"以及这些纷争予以阐释和裁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句教"定位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乃至宋明理学思想的总结。这样的定位是不合理的。因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和终极宗旨是"致良知"方法论原则思想,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理解了这一点,不仅能为解决"四句教"问题之争以及评价刘述先的思想得失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把握阳明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精神实质以及解决"合理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观念何以可能"的"哲学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