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阳明“良知”和“良能”概念的探讨,学术界较少谈及,因为良知已然包括了良能之义。对阳明来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良知,它是气、精、神之合一体。具体来区分的话,在宇宙则为天理良知,在人心则为人心之良知。天理良知是全知全能之整体,人心之良知则必然亦是知能之整体。  相似文献   
102.
作为晚明美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李贽通过"童心说"揭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童心说"作为李贽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它有源于王阳明"心学"的地方,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仅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后世的文人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重德修文     
付松 《当代贵州》2016,(14):32-33
500年前,王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修文龙场并在此悟道,创立阳明文化核心内容,成就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04.
作为中国儒家思想重镇和宋明理学的翘楚,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出现并迅速传播,在士林诸生和广大民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阳明学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崛起与其重视书院、推广讲会关系密切。王阳明自从龙场悟道后,首倡龙冈书院。此后,书院讲学成为王阳明以及王门后学思想传播的主要方式。客观地讲,阳明学的书院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学术传播方式。但阳明学在思想传播和书院教育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新时代,阳明学的传播和书院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富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何静 《理论导刊》2007,(11):133-134
王阳明的良知是具有道德知觉的存在(价值)本体和境界本体。受宗密和会顿渐并崇尚先顿后渐工夫观的影响,王阳明兼容顿渐,故而他在天泉桥上肯定钱德洪的渐修渐悟,也认可王畿的顿悟顿修,但他最心仪的是先悟后修,以为良知本体之理可顿悟,达致或保任良知之境需渐修。王阳明认为重工夫的钱德洪只懂良知是一存在(价值)本体,不解良知的无滞境界;而已悟本体的王畿则欠缺悟后的工夫。他冀望二高足相资为用,圆融本体和工夫。  相似文献   
106.
王阳明"良知"思想的新向度诠释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价值观念资源之一,道德、价值与信仰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王阳明良知图式的三重向度,三者各有侧重地分别呈现于学术、政治和生活话语语境中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当代文化以阳明学为视阈的内在认知结构.道德向度的良知作为一种道德理性是理想之善和现实之善的统一,也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其中内含着价值确认;良知的价值属性以道德属性为基础,表现为道德向度的"善""恶"向价值向度的"好""坏"与"是(对)""非(错)"的转化;良知的信仰向度基于对人之德性与价值的肯定,追求超越层面的自我实现,并在"幸福感"上找到道德满足与价值关怀、个体追求与社会认同的交汇点.当代文化语境中良知意蕴的新阐释,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有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7.
108.
《礼记·大学》三纲领之“在亲民”一目,古来学者即有争辩,其中尤以南宋朱子与明代王阳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歧见,朱子认为“亲”当作“新”,故“在亲民”宜为“在新民”;王阳明反对朱子这一看法,认为仍应以“在亲民”为准.该问题之歧见鲜明地反映了二人在哲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很多人认为,沉默是金。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给自己学生的一封信里说,沉默虽然是金,但是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沉默有可能也是险。他认为,沉默有四种,其一是有疑问不学不问,叫愚蠢的沉默;其二是装老好人,叫狡猾的沉默;其三是故作高深,叫欺骗的沉默;其四是深知内情,却装糊涂,“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什么是“默之贼”?王阳明已经给出了它的具体特征。换成今天的话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少说为佳。这样的人往往只谋身,不谋国;只讲个人利益,不顾事业得失,只要不危及自身就不反映、不献策,甚至放任危险发生,是典型的逃避责任,不担当、不作为。这样的人多了,国家面临的风险和隐患就大了。  相似文献   
110.
王阳明心学的本旨着重于践行方面,有关“功夫”说的核心在“诚”一字上。“诚”要求把握内在诚慎信实的心态,并以此作为生命的本体;其与关联外在世界的“敬”侧重不同。当代社会需要从生命的儒学向生活的儒学发展,以使儒学重新植根于大众的土壤上,因此倡导“诚”的理念特别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