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蔡桂如 《前沿》2009,(12):198-200
作为明时代杰出的思想家,阳明立“心”学,教人“去恶为善”,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实现“天下一家”的理想社会;王艮倡“身学”,教人“修身为本”,是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王道社会。他们“心”忧天下、“心”装百姓,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安定紧密相连。研究和学习他们的光辉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2.
李兴 《求索》2007,(10):162-164
改革开放前的王阳明研究,学术上将其定位于主观唯心主义,实践上强调他“亲自”杀戮人民群众,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这种说法有可商榷之处。而近年来的很多研究王阳明的著作,根本不涉及他的生平,不涉及他活动的时代背景,也不涉及他的知行不一处,因而不能明了王阳明的全貌。究其实,王阳明是个复杂的矛盾的人物。应当如实告诉读者,他是有过镇压群众的行为,而且言行不一。尽管如此,王阳明仍不失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63.
王阳明在贵州期间的教育活动,对贵州的文化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启西南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黔中弟子,维系西南学脉,维护民族团结,在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64.
论王阳明的道德内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英 《理论学刊》2003,(2):144-146
王阳明以心体论为基础 ,以“心即理”为出发点 ,强调道德规范内化于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论证了通过心的内部活动即情理交融来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 ,提出了体现和检验道德内化的道德外化主张 ,由此形成了他的较为系统的道德内化理论。这一理论所体现的以和谐、统一为取向的个体道德思路 ,对我们正确认识道德内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王阳明“平时论学,未尝立一言”,随处指点学生,罕为著书立说。他始终秉承孔子“述而不著”的理念,强调著述以“正人心、存天理、去人欲”为宗旨,以“存其迹以示法、削其事以杜奸”为基本原则,以“笔旧削繁”为方式方法,“著述以明道”为基本目标。王阳明的著述观与其心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王阳明独特的著述理论。  相似文献   
66.
王阳明所倡导的为官之道、仕者之守、用世之职这三条入仕做官的原则,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王阳明的敏锐之处,在于看到了官场存在的弊习及其问题的根源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但他针对官场弊习,从心性论的角度所揭示的本源性问题,尽管有相当的哲学高度和自觉向度,但却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性,或者是只能治标不治本。王阳明的道德绝对主义不能留给我们什么思想遗产,但是他的廉政理念和治世实践,能给我们以莫大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67.
王阳明早期出入佛老,中后期对佛老思想虽进行了批判,但仍有继承。他认为“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并在自己的学说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他直接借用道家道教的专门术语来谈论其良知学说,吸取道家道教的思想方法来构建和阐述其良知学说;他注重静坐,而这种修养方法也主要来源于道家道教。另外,在对人生理想、人格形态的构建上,他的思想也打上了很深的道家印记。这些都体现了他中后期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融摄。  相似文献   
68.
绍兴在王阳明的生长经历及学说传播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王阳明与绍兴知府佟珍的交往,是他第一次与绍兴发生明确关联。随后阳明隐居于会稽阳明洞旁,但并非不问世事,而是与地方官长来往密切,并在此完成了他治学路径的“转念”,从此“复思用世”。王家最终迁居绍兴,当出于王阳明之父王华之决断,约在正德五年前后。王华选择徙居绍兴,除了喜爱绍兴山水,更为便于奉养老母岑太夫人。自正德十六年八月至嘉靖六年八月,王阳明在绍兴连续讲学,这在心学传播的历程中是极为关键的一段时期。阳明在世之时,讲学活动最为繁盛者并非江右,而当属浙中,绍兴一地又居其首。  相似文献   
69.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研究王阳明心学不能不研究王阳明心学与禅学的关系。王阳明心学与禅学有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王阳明心学通过对禅学的吸收和批判,在学理层面上形成了高度的整合;二是王阳明心学以其实存的主体性立场,在精神层面上真正融会禅学的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