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187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一、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迫在眉睫银川市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35个"严重缺水"大中城市之一,2011年银川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银川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有8处※,即:银川东郊水源地、北郊水源地、南郊水源地,南部水源地、南梁水源地、征沙水源地、永宁县水源地、灵武市水源地。上述水源地的水资源80%以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地表补给。根据新修  相似文献   
102.
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珠三角在环境治理中存在地域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跨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合作治理难度大。制约环境治理中政府合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政府政策规划不协调,综合决策缺位;跨政区环境治理合作缺乏法制基础;生态区的整体性与行政空间的分割性的矛盾;城市间环境管理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合作机制十分必要。政府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实际上是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涉及环境管理决策、管理执法、保障等多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构建环境管理决策的协作机制、环境管理执法的协作机制、环境协作治理的组织机构、环境协作治理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3.
在全球气候急遽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一致选择。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在环境领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环境治理的市场失灵、志愿失灵和政府失灵。究其根源在于:经济政策生态性的缺失、垂直权力系统的侵蚀性和多元社会协同机制的匮乏。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自适应性的提升,强化经济政策的生态性和治理体系的开放性,从而内生负熵机制中和环境领域的双重熵增效应,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4.
<正>加强区域环保协同搞好区域环境治理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生态环境资源的整体性客观上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开展大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建议:一是统一区域内环保法规和政策。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协调,相关省市立法机构加强沟通,着眼整个区域修订相关环保法规,消除区域内环保法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二是统一区域环境补偿标准。在各省市自我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公平公正地评估跨界污染损  相似文献   
105.
<正>一、永定河大兴段环境现状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是北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北京市河湖水系与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定河全长548公里,自门头沟区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区后,流经五里坨、麻峪、庞村、水屯等地,经衙门口村南流入丰台区。再由丰台区流经大兴区后于河北省固安县南北共界流向天  相似文献   
106.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表面上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是加强与京津的分工与协作,但实质上是涉及到我省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发展战略调整、产业方向选择、城市功能定位、创新体系链接、环境治理联动等多层面、多领域的重大转变,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的调整和优化。改变思维定势,在京津冀框架下谋取更快发展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07.
正韭菜坪素有"贵州屋脊"、"贵州之巅"之称、这里可目扫钟山、水城、赫章等县区,放眼四周,远山如浪,山与天相连,乌蒙磅礴的气势尽收眼底。如今,一座座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车屹立于贵州屋脊之上,让韭菜坪平添几分壮美。2011年5月,韭菜坪风电场一期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贵州风电产业破"零"之举。风电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发电至今,始终坚持"风电开发与生态修复并行"原则,3年来累计投入2000万元进行环境治理及水土保护,将建设带来的植被破坏等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8.
山西是中国生态环境破坏的缩影,也是环境治理的典型个案。环境属性、行动者以及制度与技术提供了理解山西环境治理的逻辑框架。面对地方保护主义、信息不对称、环境执法权力分散、执法手段单一的传统困境,山西通过在环境监管领域实施绩效考核与问责、区域(流域)限批以及公民参与监督,创新监管制度;在环境执法领域推行跨部门联合执法、环境执法赋权以及末位淘汰等制度设计,创新执法制度,实现环境治理绩效的改进。现行的制度逻辑在于强制和处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未来的治理逻辑有赖于更多地依靠市场调节和自愿遵从的制度转型,在制度激励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寻找更完美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9.
阿计 《浙江人大》2015,(4):34-37
近年来持续爆发的雾霾污染,俨然已演变成头号环境公害。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2014年底提交立法机关一审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此次修法行动,有望收获的将不仅是保卫蓝天的法制进步,也为反思大气污染深层症结、探索环境治理根本之道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10.
占光 《当代世界》2010,(1):72-73
国际环境体制的建立是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为起点的,这次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5日召开,是由联合国主导的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作为议题中心的全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和筹建的环境规划署日后都成为国际环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环境体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国际环境体制通过其规则,决策程序和项目规划等措施对体制参与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到斯德哥尔摩会议当中,则是《人类环境宣言》和环境规划署对中国环境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