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238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编读往来     
互动邮箱chinatoday@china.com.cn或@今日中国China Todayv改革创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贵刊第10期《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组文章报道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精彩故事。创新不仅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各生产要素的效应,从而提升全社会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转型升级。新一届中央政府反复强调创新,正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52.
观点     
正对于今日中国社会的反腐败来说,重要的是击鼓而不是鸣金,可贵的是添砖加瓦而不是吹毛求疵,需要的是义无反顾而不是瞻前顾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中国青年报》发文说。化解乡镇债务不能债滚债。——针对一些乡镇沉重的债务,《人民日报》刊文建议从城乡一体化着眼,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吸引城市资本"上山下乡",倒逼乡镇完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53.
胡振红、吴祺在《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上载文指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政府依旧是稀缺生产要素(资本和土地)的实际掌控者和配置者。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属草创未竟:一方面,作为稀缺生产要素的配置主体.  相似文献   
54.
《党政论坛》2012,(6):17-17
目前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格局极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土地,继续维持流向城镇的趋势。当然反向流动也在增加,但不成比例,没有改变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基本格局,仍然是农村向城市单向净流出。  相似文献   
55.
《党政论坛》2013,(2):4-4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主要是“解放生产力”的阶段,即祛除捆绑经济增长、制约生产要素焕发活力的意识形态教条,让人民群众向往温饱生活的原生冲动自然涌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56.
正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产业综合实力"。苏树林省长还强调,"抓产业也是抓民生,必须突出抓产业发展,让福建更富"。当前推进产业发展,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1.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相似文献   
57.
股票期权是指由产权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签署契约,授予其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的权利。这个购买过程称为行权,行权以后,持股人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出售行权所得股票,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企业业绩越好,股票价格越高,经营者高价出售股票,所获取的收益也越高。企业效益不佳,股价下跌,低于行权价,企业经营者将放弃行权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58.
李凡 《奋斗》2007,(4):41-43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把发展的命脉、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9.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劳动计量市场化、分配主体企业化、工资形成市场化、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宏观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首先把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价值抛开,使它们在质上等同,而利率机制在企业调节并实现剩余价值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6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和人的智力在生产中的作用与以往根本不同,使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今天的现实。这些变化为我们今天的实践提出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时代特点,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