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163篇
世界政治   2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899篇
中国共产党   1194篇
中国政治   2151篇
政治理论   503篇
综合类   70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王兵 《工会论坛》2002,8(5):22-23
困难群体的生活来源 ,主要依靠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第二职业的收入 ,同时工会送温暖、亲友帮助、家庭储蓄 ,也可在一定阶段解决部分生活问题。下岗职工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为他们不断开辟就业渠道 ,重新上岗  相似文献   
12.
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教师不仅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应有的共性,而且还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特殊性。在学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如何让广大师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呢?我们认为,每个党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3.
张惟英 《北京观察》2002,(11):43-45
社会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的未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科技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会来自社会中间人群.  相似文献   
14.
白红义 《小康》2005,(3):31-32
宋亚平曾经扮演过不同的角色:官员、知识分子、商人,当然,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和幸运。不过在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下,官员和商人虽属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官商之间并非只有鸿沟,在这两大职业群体间,正常的人才流动和角色转换也是社会需要的。相对而言,这种正常流动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商界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与互联网研究现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国内“女性与互联网”研究领域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和实证调查报告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与思考,即:互联网与女性的关系、互联网与性别不平等、女性作为网络内容和女性作为互联网用户,希望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17.
毕京波 《工会论坛》2005,11(2):68-69
人本管理是广受我国企业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想 ,但我国多数企业对它的认识较为肤浅。本文结合我国实际 ,从人性假设、个体与群体、契约意识、权变观等新角度 ,就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怎样有效发挥人本管理的积极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就业与保障》2005,(9):27-28
我国40%的城市居民不担心养老问题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合作进行的2005年1月春季城市居民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城市居民不担心养老问题,养老保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的2252名14岁至60岁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调  相似文献   
19.
梁周敏 《学习论坛》2005,21(5):8-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从实践上切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它的对象和内容不同,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大学生法律意识指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映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一)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