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163篇
世界政治   2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899篇
中国共产党   1194篇
中国政治   2151篇
政治理论   503篇
综合类   70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功能强大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  相似文献   
42.
由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社会化渠道的影响,部分公民选择了公务员职业并在社会化工具的影响下继续着社会化之旅,该过程显示出公务员群体具有特点鲜明的社会化规律。因此,了解和总结这些规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公务员群体政治社会化途径建设、遏制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是提高公务员群体素质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艳红:非正式学生群体是相对那些经某级组织认可、登记、管理的正式学生群体而言的,它一般以成员间的共同兴趣与个人友谊为纽带,自发形成、自由组合、自然产生领袖人物。非正式学生群体参与人数众多,活动频繁,几乎涉及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分散和即兴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成员,并且对群体外成员也会产生一定的“感染”。  相似文献   
44.
近期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其关键就在于通过调节市场需求,平抑高位运行的房价,从而确保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缓和供求关系之际,如何定向支持弱势购房群体的消费需求,从而为发展构建和谐的经济社会基础而努力.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初年,武汉城市在初步近代化中出现了有别于封建士人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成员多为张之洞派赴国外的留学生或武汉各学堂的学生。这是武汉资产阶级中最具活力的阶层,是武汉地区新兴的社会力量。在这个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革命组织的建立张之洞督鄂后,为  相似文献   
46.
47.
郭庆晨 《奋斗》2002,(4):55-56
受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本能理解是:脱离群众、不被群众所认可的人应该是最容易受孤立的人。道理很简单,脱离了广大的群体,变成了孤家寡人.还能不孤立吗?然而,我突然发现.不知是我感觉上的失准还是传统教育的失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竞是完完全全地错了。  相似文献   
48.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06,12(1):121-122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虽然梦窗词确实在文本方面为褒贬者提供了不少口实,对梦窗其人的研究也因资料匮乏而增加了研读梦窗词的难度,但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梦窗词的接受群体也是造成这种跌宕起伏状况的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受众入手,我们会发现,接受群体主观能动性也会有失偏颇,从而形成梦窗词接受过程中人为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49.
转型时期,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赚取不同政策利润所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市场规则复杂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政策利润的特点及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对症下药,清理各种政策利润,以实现各经济主体的无差别化,促进其在公平的环境下平等竞争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0.
高校研究生新型价值观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支最富有生气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决定了其行为取向。然而时代特征的转换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加速了研究生群体价值观的嬗变,因此加强高校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构建起科学的新型价值观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