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0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各国政治   325篇
工人农民   427篇
世界政治   8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1篇
法律   6507篇
中国共产党   16542篇
中国政治   12864篇
政治理论   4044篇
综合类   631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648篇
  2022年   966篇
  2021年   1147篇
  2020年   1198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4195篇
  2013年   3569篇
  2012年   3149篇
  2011年   3505篇
  2010年   3830篇
  2009年   3315篇
  2008年   3774篇
  2007年   3356篇
  2006年   3759篇
  2005年   2826篇
  2004年   1672篇
  2003年   1218篇
  2002年   1512篇
  2001年   1273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非凡 《湖北社会科学》2020,(12):106-113
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讨论的是需要与限制的关系,其理念自洽性取决于合理界定什么是需要以及如何进行限制。西方发展的传统模式浸淫在人类中心主义视域之中,以工具理性思考改变,依托物质进步回应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事实证明,这一思维范式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表现乏力,其自洽性饱受质疑。为进一步深化对该理念的诠释,需要改变思考本身,反思人性对有限性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恐惧,进而鼓励一种后人类中心主义的真正哲学的生活,在"幸福的素朴"中重新唤醒人作为灵性动物的形而上的超越性意义。与其说这是某种全新范式的建构,毋宁说是东西方先哲的再次发声,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自洽性提供更合理的内在动机和更广泛的形而上原则。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和必然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应放松户籍限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3.
《新东方》2018,(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通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土高原陕北七年知青生活的滴滴点点。认真阅读该书,主要有四点感受:一是艰难困苦才能磨炼坚强意志;二是扎根群众才能站稳人民立场;三是担当实干才能成就伟大事业;四是善于学习才能掌握过硬本领。  相似文献   
994.
5月24日,由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主办的武汉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座谈会在汉召开。全市党校系统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对相关学者专家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95.
《观察与思考》2018,(2):82-87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的重大政治原则,是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党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同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也是当前我国国情、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这是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也是党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问题,"因果关系切断说"因符合现行以因果共犯论作为共犯处罚根据的理论构架,占据着处理该问题的通说地位。但是该说也暴露出了脱离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因此围绕因果性的切断进行"规范地"软化处理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有力观点。但是该处理方法也暴露自身标准不明确的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望采取这样的理论结构,即基于先前行为作为义务理论,认定脱离者脱离前行为对于其他共犯人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不存在作为义务,因此不用绝对实行原先基于因果关系切断说所要求的"避免结果发生方能排除因果性影响"这一条件。这使得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对是否避免结果发生进行了更具有理论整合性的处理,而不仅仅只是从因果关系的有无层面进行自然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政治问题。目前官方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明确回答,学界对这个问题也存在不同看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不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应是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998.
江泽清 《群众》2015,(4):78
<正>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感恩、报恩,既是做人、处事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人格魅力、官德作风的应有之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我们所处何种岗位,也无论我们职务高低,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没有组织,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所以,我们应当自觉  相似文献   
999.
70年前的那个5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黄土坡下的一个小会议室里,面对近百名文艺工作者,发表了关于文艺问题的经典论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不仅给延安文艺界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也开创了中国文艺工作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00.
什么是党性     
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基础性工作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党性。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党的领导人的文献,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党性的内涵:哲学理论的党性,意在强调哲学或理论的现实性、服务于和依赖于特定群体力量的意识形态性;政党组织的党性,含有与个性对应的共性、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纪律性、理论与实践上的先进性等意;党员个体的党性,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的正确性,以及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工作态度的客观性、为政用权的廉洁性、道德情操的高尚性、自身修养的全面性等意。党性教育的本意应该是通过切实的途径持续提升党员的个体修养,使整个政党组织的党性或先进性在实践中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