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心轩 《法治纵横》2013,(1):59-60
2012年12月11日,和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木沙·玉素甫等4名被告人暴力恐怖劫机案并当庭宣判。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爆炸罪数罪并罚,分别判处被告人木沙·玉素甫、艾热西地卡力·依明、吾麦尔·依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阿里木·木沙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22.
《党政论坛》2014,(12):64-64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谢孜楠13日向记者表示,国际性是航空运输的特征之一。因此,当一架飞机发生事故,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都应该遵循国际民航公约的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严谨细致的调查。  相似文献   
23.
航空器抵押权的立法反映了航运融资的需要。航空器抵押权的性质是动产抵押还是不动产抵押,主要取决于立法选择。航空器抵押权的标的物具有合成性,包括航空器构架、发动机、螺旋桨、无线电设备和其他一切为了在航空器上使用的无论安装于其上或暂时拆离的物品,其中某些物品可单独设定抵押权,因而不能完全适用主物与从物的附加和分割原则。各国航空器抵押权的公示方法有登记、明认打刻、备案的差异,但各有利弊,立法的选择应以最大化地减少权力机关的服务和干预为理念,因为多一点服务就会造成交易的负担。航空器抵押权的公示效力以登记对抗力为特征,实行航空器抵押权的基础关系(协议)与物权变动的效力的区分有利于促进融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国家航空器在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造成的地面人员财产损害应当由发生事故的责任人一方赔偿还是由国家来赔偿?如果是国家来赔偿,那么它的法律依据何在?这一直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本文从国家航空器的范围、《国家赔偿法》的缺陷以及其法律探析等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5.
26.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现将《张掖市处置民用航空事故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张掖市处置民用航空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规范我市行政区域内民用航空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国家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使馆一般被解释为"派遣国领土的延伸"或者派遣国的"拟制领土".这种解释在国际法和各国刑法中是没有根据的.相对于主权来说,使馆所享有的特权和豁免权是一种低层次的和派生的权利,而不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权力.使馆的职责是特定的和有限的,它们的行使必须以不违反接受国法律和国际法为前提条件.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国家的刑法典将本国派驻国外使馆的地位与本国船舶和航空器的地位相并列,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将本国驻外使馆解释为本国领域.在任何国际公约中都找不到赋予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驻外使馆内的犯罪以属地刑事管辖权的规定.根据国际法通行观点,驻外使馆不能够行使外交庇护权.  相似文献   
28.
《协商论坛》2013,(5):64
5月15日和17日,国内连续发生两起机场航班"诈弹"事件,影响16个架次航班。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诈弹"多米诺引起的舆论场连锁反应并未衰减。有一种解读,把两起事件合并来看,15日的5架航班受威胁是世界首次,而17日11个航班受威胁信息返航或者备降更是事态升级。放诸世界前所未有,这种认定大大提高了事态的严重性。然而,依现有信息,同样是影响16个架次航班,需要区分  相似文献   
29.
《台声》2013,(12):17-19
国防部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根据中国政府关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现将东海防空识别区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批准2001年11月16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联合召开的外交会议上通过的《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和《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