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忘却     
《党课》2010,(3):59-59
有人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 “且慢,朋友,”这位哲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杨策 《长白学刊》2005,(3):106-107
施特劳斯与当代的其他哲学家一样,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思想最后的落脚点,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思想建构在一种对苏格拉底的全新阐释之上.施特劳斯的本行是政治哲学史,而其对政治哲学史的梳理又以一种他自创的解释学为前提.施特劳斯的解释学不仅不是一种解释学技艺,更不是一种解释学理论,而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就是一种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13.
道德哲学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内涵是"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两个哲学命题,他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我们研究苏格拉底不应该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注意到他的研究方法与道德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未知 《政府法制》2008,(18):15-15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相似文献   
15.
一有人说,随笔是思想者的文字。其实杂文也是思想者的文字。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不能叫杂文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作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作家不能没有思想。"杂文家更是如此。二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胡志刚 《传承》2010,(21):66-67
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色,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各自发展,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今人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中更多的是去比较这两种文化的不同,对文化的相似处却易于忽略。这两种文化在走向繁荣的最初表现出众多的共通之处,这种相同性在孔子和苏格拉底之间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冯娜 《传承》2008,(5):1-1
很小的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家门前有块斜坡,上面长满了杂草。每年杂草疯长的夏天,姑姑会将草割去喂牲口,而冬天杂草干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2)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古典哲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观点内容涵盖广泛。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自己的著作,后世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的研究而来。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涉及了苏格拉底关于智慧、生死观、教育观、价值观等众多的哲学思想观点。而苏格拉底本人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些思想理念。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坚持做正确的事",他通过举例和在法庭上的言辞行为等表现方式对此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轻视基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知识面较窄的缺陷。为适应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法学本科教学应积极引入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要发挥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的优势,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其中考试方法的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