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7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68篇
法律   174篇
中国共产党   882篇
中国政治   457篇
政治理论   217篇
综合类   1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李早 《同舟共进》2008,(4):56-57
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外交部工作人员,多是来自解放区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老干部,以及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知识分子,还有极少数国民党外交部的留用人员。不言而喻,新中国急需培养自己的外交人才,可当时全国只中国人民大学设有外交系,远不  相似文献   
262.
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艰难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法芹  孙占萍 《世纪桥》2007,(5):99-100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也包含有苏联模式的某些“因子”。由于斯大林对中共的不信任,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同时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力量上坚持认同苏联,又开始向苏联学习,实质就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接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表明接轨成功。  相似文献   
263.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关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论述,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在我们党的具有社会主义探索性的纲领性文件或报告中。然而,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构想和历史起点的标志性文章——《论十大关系》中,却没有提到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关系。遵循《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的根本宗旨,结合当时国内、国际背景,剖析十大关系中缺少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关系论述的原因,为解读《论十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对以苏为鉴进行新的解读,也对社会主义存立合理性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264.
对世界大国而言,中亚最有价值的是资源、通道和战略位置。这就决定了大国不会放弃在中亚的存在和竞争,决定了中亚地区安全离不开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65.
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实际上我们所学的并非完全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几十年的实践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存在的严重缺陷,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66.
本文分析了中亚地区国家当前面临的内外威胁,如非法武器贸易、毒品泛滥、水资源利用问题矛盾、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等产生的原因背景,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的现实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267.
在耀邦同志带领下,中青团誉满世青联欢节 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每隔两年举行。第六届是历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有131个国家的3.4万青年参加,代表着1000多个本国的和国际性的组织。 出席第六届联欢节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是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副团长是马约翰(兼体育队总领队)、周巍峙(兼青年艺术团团长)、项南、吴学谦(后二人均是团中央书记)。代表团的规模,仅次于东道主苏联,有1200多人。团员有各省的青年团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的青年代表、民族的代表、英雄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模范、知名的青年科…  相似文献   
268.
若蔚 《党建文汇》2009,(4):41-41
20世纪中叶,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被视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地震”。其实,两国本不必闹得撕破脸皮,只因一起神秘的“潜艇叛逃”事件让阿尔巴尼亚政府感到羞辱,最终导致苏阿公开翻脸。近期,俄罗斯《军事检阅》杂志才揭开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269.
将苏联剧变、解体的原因总的归结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论点是错误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即可发现,其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放弃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革自我完善的性质;改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修改宪法,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其结果必致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270.
本刊记者 《黄埔》2013,(3):63-72
记者:为什么说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陈宇:黄埔军校的建立并非偶然,它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当时,国共两党对办好黄埔军校都予以高度重视,寄予希望,并携手通力合作,分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军校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