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66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1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9篇
法律   548篇
中国共产党   957篇
中国政治   1308篇
政治理论   482篇
综合类   6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122.
不同的历史境遇和社会需求赋予公民社会不同的时代特色。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应以一种视域交融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融制度环境、经济基础、精神家园、社会治理"四位一体"的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路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3.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14-16
1994年11月10日,宁德地委、行署在闽东革命的中心——福安城关隆重举行闽东苏区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期间,曾经在闽东这块红土地上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叶飞、曹志、范式人等老同志重返柏柱洋看望老区人民。  相似文献   
124.
徐卉 《法学研究》2012,(5):32-34
自1978年始,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者们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不仅初步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在推动立法和民事司法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回顾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我们看到,除了深化以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外,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也已经到了需要通过知识转型来寻求发展的阶段了。为此,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125.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了去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总要求。回顾过去的一年,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法学观、作为技艺的法学观以及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的核心命题。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的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应该聚焦法律议论,特别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要把重点从结构、功能转移到价值涵义,以便真正深入到规范的领域进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法解释学以及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对话。因此,作者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试图以此深化法律方法论的探讨,促进思想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单一型的防灾减灾立法范式,是基于特殊的法治发展历程形成的,该范式虽然在"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综合型立法出现后有所发展,但至今尚未实现从单一向综合的立法范式转变。这种单一的立法方式,已无法应对灾害发生的复合化、综合型立法修订滞后、法律部门间衔接不济等新情况。美国、日本的单一与综合兼容的立法范式,为我国防灾减灾立法范式的革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制定综合型法典,推行本土化发展,修改和衔接单行立法等方面,形成以综合立法为主导,单一综合多元并存的防灾减灾立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8.
风俗是儒家政治和道德学说的重要概念,以教化为根本手段的风俗之治是古代中国政治治理实践的重要传统。风俗之治是德治主义政治逻辑下必然的问题导向、目标诱惑和路径锁定。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区别于古代风俗之治的关键,在于实现从道德本位的儒家政治哲学范式向权利本位的现代政治哲学范式的转换,政府作为法治公正的提供者而不是社会道德风俗的直接塑造者,克制正俗的权力冲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9.
在公共行政学学术史的研究中,就公共行政学的范式问题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共行政学究竟有没有范式?发生过几次范式转换?然而,通过对公共行政学与范式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共行政学并不能满足范式原初意涵所包含的共同体、信念结构与发展轨迹三个结构性特征的要求。由此可知,实际上公共行政学并未形成某种范式,更未发生过范式转换。从范式的原初意涵来看,公共行政学目前仍处于"前范式阶段",因此,用学派或者研究途径等概念来描述公共行政学及其发展,是一个比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0.
读者来信     
《军队党的生活》2014,(4):94-94
96123部队郜利飞来信:初次接触《军队党的生活》期刊,还是我刚毕业 到连队当排长的时候。驻地的偏僻、工作的枯燥一度让我心灰意冷,甚至有了退伍的想法。指导员看出了我的思想变化,他给了我几本((军队党的生活》,让我读读里边“党员风采”栏目中的文章。于是我认识了在“生命禁区”书写军旅人生的潘晓宇、从弹药试验专家到“拆弹王”的陈林等先进典型,他们甘愿奉献的精神使我觉得愧对“党员”的称呼,也激起了我扎根山沟、建功立业的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