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01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诞生了一位学贯中西且于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文学、佛学无所不窥、无所不通的旷世奇才,他就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代宗师李叔同。  相似文献   
142.
侯晓蕾 《学理论》2010,(14):149-150
关于中文诗词的英译,翻译学家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诗词翻译的难点。因此,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意象美的传达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比较分析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在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的翻译中,如何处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从朝鲜奇人吐奇气、学诗养气、慕圣人气象、气骨等方面分析朝鲜诗论与中国文气理论的关系,可见朝鲜的气论学说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气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取得发展。作为与中国文论同源的朝鲜诗话,在借鉴和学习中国文论和文本(诗词文)的同时,也结合本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对传统文论的延续与补充。促进了两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4.
正1975年,我与叶鹏飞兄因诗书结缘于常州市文化馆的诗歌兴趣小组和书法兴趣小组。我们相交于弱冠之年,到近耳顺,已是近40年的挚友了。欣喜的是,鹏飞兄受家风浸淫,加之禀赋、执着与勤奋,成为当今全国书法大展的评委和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从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无法正常受学而在家抄写《唐诗三百首》和王力先生74万字的《诗词格律学》的青年诗人,成为已有多部诗集出版的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知名诗人、书画鉴定家和兼通文史经哲的学者。他曾获得过  相似文献   
145.
诗词二首     
王天琦 《今日海南》2011,(10):45-45
国旗颂 调寄《桂枝香》,为纪念国庆而作 光辉夺目,猎猎舞长空,火红如许。民族尊严理想,此间凝聚。几经风雨几经艳,忆沙场、怒驱狼虎。斩荆披棘,丝丝缕缕,系情甘苦。念往昔,血花绽处。五星更斑斓,深情酬汝。真意长存千古,倔强儿女,宏猷共献随民意,喜春潮,芳草碧绿。紧催征鼓,神州雷动,凯歌争谱。  相似文献   
146.
襟抱向谁开     
赵丽宏 《民主》2013,(10):61-64
杜甫在草堂,时时感受着人间友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7.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班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嫜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第378页)  相似文献   
148.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1,(30):16-16
毛泽东喜欢谜语,尤其喜欢出谜语让大家猜。他曾出谜面“慢慢走”,打一人名,答案是“徐向前”。令人叫绝!包罗万象的毛泽东诗词也被民间许多制谜高手作为创作题材,产生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谜语。  相似文献   
149.
陈东东  Stroyof 《小康》2005,(2):69-70
沈园完全被诗篇锁定,成为懊悔、伤感、怀恋和空梦人生的吟唱对象,似乎当年沈氏家族筑园的用意,只是为了让诗人陆游凭吊旧爱。放翁的诗词文章不仅嵌入了人家的园地,进而更将那园地重新塑造,在语言直至现实的层面上将之占据。  相似文献   
150.
魏华 《揭阳论丛》2004,(1):82-84
宋朝南渡以后,李清照诗词的社会意义明显增强,她通过自己的诗词不断表达她对收复中原的必胜信心,对沦陷区人民的无限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历尽忧患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感,从而使这些作品闪烁出爱国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