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2.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其东欧政策进行了重要的调整。然而,冷战的阴云、国内的掣肘、个性的矛盾却使得在赫鲁晓夫时期调整后的东欧政策呈现出缓和与冲突、减压与控制的矛盾,同时也呈现出愿望与结果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3.
白雪 《党史纵横》2005,(1):48-49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赫鲁晓夫当时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非常需要在兄弟党内有影响的中共伸出手拉他一把。于是,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164.
2002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陆南泉、姜长斌、徐葵和李静杰主编的《苏联兴亡史论》(以下简称《史论》),这是我国研究苏联兴亡的新成果。第一版印数为40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紧接着2004年又出了修订版。这说明我国广大读者对苏联问题的关切,也说明了作者的认真负责态度。修订版接受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修订了某些不准确的说法,统一了一些名词术语,对一些提法作了更为准确的表述,使本书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5.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具有重大转折意义,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反对个人崇拜、提出“三和”理论、对斯大林时期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内容对中共八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中共八大“以苏为鉴”,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6.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二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空爆成功。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听到汇报,笑着说: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那个月,赫鲁晓夫下台;我们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胡志明75岁生日快到了。这时,胡志明也到了长沙,听说毛泽东要会见他,特别高兴。一见面,他就快步上前拥抱毛泽东并问好。他发现毛泽东嗓音沙哑,便问,"毛同志,你病了吗?"毛泽东说:"我患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请你少讲话。"胡志明  相似文献   
167.
赫鲁晓夫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比较公正的、客观的,然而,似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坚持大论战的思维,认为赫鲁晓夫永远是一个反面角色;一是认为赫鲁晓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是政治改革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农业、工业、党政领导体制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改革举措,对外政策也有所调整,但所有这些改革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随意性和不彻底性,对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根本性的触动和改变。因此,可以把赫鲁晓夫称为改革者,但是一个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168.
王丽颖 《世纪桥》2010,(7):19-21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与苏联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论战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苏共党内出现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苏联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高举反修大旗,广泛开展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并日益形成系统的反修防修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开始审视中国社会,考虑在中国如何防修的问题。最终,毛泽东决定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以完成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9.
赫鲁晓夫被其昔日的“战友”搞下台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怂恿下,开始了回忆录的口授,这使羽翼渐丰的勃列日涅夫寝食难安。勃列日涅夫派人找赫鲁晓夫谈话,要求其停止回忆录的写作并将已经口授的部分立即上交中央。赫鲁晓夫严词拒绝,说他身为苏联公民,有权写回忆录。  相似文献   
170.
无论赞颂还是反对斯大林,其中虽不乏政治因素,但赫鲁晓夫总的说来是真诚的,是从感情出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