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首次访问英国。会谈时,英国领导人热情洋溢地致完欢迎词后,轮到赫鲁晓夫发言。他先问候了对方,然后就开始义正词严地抨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完全忘记了之前准备的讲稿。"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赫鲁晓夫对英国言辞激烈,显然忘记了场合。此时,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本该将赫鲁晓夫的讲话当场翻译,可他深知这带来的负面影响,面色凝重地思考起来。  相似文献   
62.
陈建成 《传承》2013,(12):24-25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具有重大转折意义,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反对个人崇拜、提出“三和”理论、对斯大林时期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内容对中共八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中共八大“以苏为鉴”,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3.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分别是"三和路线"和"新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和路线"是大势所趋,是对斯大林领导战略作出全面调整的一部分;"新思维"同样是应运而生,用以应对当时苏联的内外交困。"新思维"与"三和路线"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面临着基本相同的改革需求、都急于求成并且矫枉过正、都"饱含"着"人道主义"因素、最终失败的最主要主观原因都是对国际形势过于乐观、成败得失都与能否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有关等。由于各种原因,两个政策和两个人物,从总体上看,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64.
《世纪桥》2012,(14):24-24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  相似文献   
65.
李敏捷 《学理论》2012,(21):11-12
中苏两国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中苏同盟关系,两国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扩大了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这种友好同盟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中苏两国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便频繁显现,关系逐步走向恶化。其中中苏两国的国内政策的矛盾,成为其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两国关系渐行渐远,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66.
王贤 《侨园》2012,(3):62-63
周恩来能喝酒,但往往只有高兴的时候才喝,偶也有心情不佳时的应酬.周恩来饮酒一般很有节制,经历过无数酒宴,喝醉酒的时候很少,且都发生在他高兴愉快、情绪极佳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67.
试析马林科夫等人联合发起倒赫行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遭遇的相似、观点的接近和对赫鲁晓夫逐日增加的怨气,使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四位本来互不相容的政治对手渐渐走到了一起,而赫鲁晓夫决定追究大恐怖年代滥杀无辜的责任又将马林科夫等人逼上了绝路,他们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又鉴于苏共二十大后出现的形势有对他们有利的一面,遂于1957年6月联合发起了推翻赫鲁晓夫的行动.一向不被人们所注意的赫鲁晓夫在1957年5月13日作家会议上的讲话和此后不久中央主席团委员将要进行的列宁格勒之行,竟是他们发起这一行动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68.
陈斌 《党建文汇》2010,(8):40-40
1966年的中国,一夜间全变了,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成了“中国的赫鲁晓夫”、“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于是,他的孩子刘源也成了“头号黑崽子”。  相似文献   
69.
高荣伟 《侨园》2013,(9):28-29
<正>居功甚伟以色列建国六十多年来,风云变幻的中东经历了5次大战,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众多阿拉伯国家被小小的以色列占尽上风,摩萨德居功甚伟。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摩萨德,以色列可能早已亡国。无论是在历次中东战争中,还是在以色列发展的关键时刻,无所不能的摩萨德总是挺身而出,赢得了整个以色列人民的尊重和喜爱。20世纪50年代,它首先搞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美国  相似文献   
70.
薛涌 《同舟共进》2008,(2):16-17
"厨房辩论"透露出的秘密如果按基尼系数计算,美国的贫富差距和中国差不多。不过,美国一般的老百姓并不穷。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当时美国在莫斯科展示了牧场式的独居住宅,里面的厨房装备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家电,让苏联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苏联媒体讥讽这种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