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512篇
世界政治   2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541篇
中国共产党   678篇
中国政治   1568篇
政治理论   505篇
综合类   14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794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特征是包容性及其国情适应性。其包容性具体表现为"和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多元并存"的政治体制、"协商共治"的政治生态和"主辅互动"的政治机制。其国情适应性主要体现在适合"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族群结构、适合我国"大一统"基因的政治传统和文化、适合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和治理需要、适合社会主义实践中"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62.
程序化建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由之路.程序化建设是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关键环节,是拓宽协商民主领域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协商民主形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3.
孙瑞华 《中国政协》2020,(4):61-64,F0003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人民政协提高议政协商实效、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新形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取得一定实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着力从明确把握网络技术属性,规范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和委员主体作用等方面增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实效,对切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新时代政协议政协商实效,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4.
165.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将我国政治发展推送到一个"必须闯过民主关"、穿越政治发展"卡夫丁峡谷"的关键期。要应对好种种挑战,发展和完善好人民民主,稳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努力搞好现代国家治理。为此,又必须积极调动全民族的自觉和努力,不断推进包括理念、行为和制度在内的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6.
在专门协商视角下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需要积极建设系统化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系统化建设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展现专门协商特性的必然要求,因为它有利于保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实效性。针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转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协商主体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协商议题指向性和明确性不足、协商意见和建议深度和可行性不足以及协商过程随意性和形式化等问题,必须基于专门协商的严格要求,根据协商前、协商中、协商后三大环节的具体要求探索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系统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处理好规范性和激励性的关系,让每个机制在协商环节中扮演"恰到好处"的功能角色,而不是"各自为政",从而使整个协商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7.
远程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开放大学培养的人才也应是兼具合格的思想政治素食和相应知识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充分了解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并从中找出优势,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逐步优化教育内容和管理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全球治理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提出了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的主张。特别是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他将协商民主的思想推广到对全球治理的思考,阐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明确提出了协商对话应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方法。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他对当今全球协商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过思考,并提出了指导性的应对方略。这些思考和论述是将协商民主理论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的创新发展,它为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以共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向公正、公平、公开转变,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69.
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一些人有"权力的饥饿",还因为其处于心理上存在支配欲或者所谓的残酷的嗜好。然而人们常常忽视权力的工具性,最终走不出"权力的怪圈"。但是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基于此,同意权力的增长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逻辑上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政治积蓄力量,为"走向社会政治"提供助力,为生活政治的实现作出贡献,鉴于这样的内生性、逻辑性,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将势不可挡,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70.
政党协商是我国重要的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推进地方政党协商是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民主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地方治理现代化。我国地方政党协商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效,但仍存在协商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协商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协商过程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民主党派协商能力不强、建言质量不高等问题。推进地方政党协商,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在协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健全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机制,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立足本党派自身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