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51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且不断变革的时代,没有人能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是什么让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力量在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成为更加勇猛的斗士?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用一种略带自传体的口吻来表达我的想法。我是站在一个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四十年的人的立场来写这篇文章的。在这些年里,我在政治和思想上都感到很满足,我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大多数时间里,我都充当着领导人的角色。我曾经支持1991年的国内斗争,即使现在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但当1989年柏林墙倒塌、  相似文献   
152.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执政党的治国战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绩效合法性不仅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而且成为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全力推进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追求经济绩效合法性的驱动之下,地方政府的行为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强  相似文献   
153.
马敬  邓京力 《前沿》2014,(11):15-19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曾经轰动史学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使中国的历史研究逐渐摆脱了僵化的、政治因素影响强烈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开始认真反思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的核心学说。多种学说的诞生又直接催生出了新的历史分析的方法与方向,对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进行更深地探讨与反思,从而使我们更多地从学术层面、用学术话语来探讨有关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问题,破除意识形态化或政治因素对学术研究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4.
正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开拓者,在对社会主义实践最前沿问题的深刻反思基础上,以伟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改革开放思想体系。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消化吸收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推进目前  相似文献   
15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领导集体分别创立了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反映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曲折进程中,"左"倾指导思想一度主导了新中国成立后前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跃进"是其中颇具典型性的一个历史时段。"大跃进"时期,"以所有制变革为先"逐渐成为共识;其后,"不断革命论"在反"反冒进"中提出并得到贯彻,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酝酿和明确提出,则标志着"左"倾思想的登峰造极。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趁穷过渡",乃是"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的系列讲话中明确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回顾35年的改革开放史,我们党经历了一个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逻辑起点是对"文革"的反思。以"阶级斗争为纲"行不通,要改革。这是第一个认识。往哪改?国际国内都没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58.
张兴茂 《探索》2007,1(4):117-1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特点的深刻分析,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阶级关系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原始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间的利益冲突,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动力.但是,这个"斗争"并不是只有直接对抗的一种形式,也有可能采取和平的、合法的形式;同时,阶级斗争只是阶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阶级双方的和平共处乃至于互利合作也都是能够实现的.阶级合作的机理是生产力的发展为阶级合作提供可能性;各阶级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特殊利益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并为阶级双方所接受,是阶级合作的必要条件.离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以及物质利益去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理论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在实践上则会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9.
王东  郭丽兰 《理论视野》2008,(8):10-12,1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足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阶级斗争”是《宣言》的逻辑主线,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决裂,两个必然”才是《宣言》的思想精髓,有的学者则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宣言》的核心观点。上述几种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只是从某个方面或角度对《宣言》进行理论阐释,没有充分挖掘《宣言》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0.
晋察冀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在1940年的群众运动高潮之后,开始趋向缓和。平山作为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改变了此前激烈的阶级斗争方式,开始注重以司法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在1941~1943年间平山县由于村级调解制度无法良好运作,土地纠纷案件多由县级政府解决,造成了县级政府难以负荷的恶果。在发现"平山土地问题"之后,平山县转变为用受控制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