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2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1192篇
中国共产党   1808篇
中国政治   1621篇
政治理论   322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廉政瞭望》2014,(19):11-11
日前,官方证实,一盗窃团伙挟持大连市食药监局长徐立新妻子进入其家中,抢走价值120余万元财产,徐立新随后被立案调查。与过去相比,今时的“小偷揭腐”也有新变化,带来的启示同样深刻。  相似文献   
132.
推动腐败的有效治理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从官员治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供的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的视角分析和评估官员更替和政府管制对企业贿赂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年官员更替触发的权力转移和交接会强化企业的贿赂行为,同样地,伴随着政府管制的增加,企业的贿赂行为也会越来越强烈。进一步地,随着当年官员更替程度的增加,由政府管制所引发的企业贿赂行为也会越来越严重。不过,随着权力转移和交接的逐步完成,企业的贿赂行为随之急剧减少,伴随着政府管制所引发的企业贿赂行为也在逐渐收敛。本研究丰富了官员治理与企业腐败行为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结论为深层次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腐败治理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3.
清代嘉庆十矩,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盼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是啊。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  相似文献   
134.
廉政短信     
《军队党的生活》2014,(5):83-83
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好自己的心,不该想的坚决不想;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相似文献   
135.
去年12月30日上午,郑州·电视台记者在郑州新开通的地铁一号线采访时,偶遇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于是做了采访。新闻播出后引发轩然大波,明明是正面新闻却引来网民的嘲讽和笑骂。  相似文献   
136.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3):25-26
“我纠正一下,刚才麒麟区、富源县负责人不是发言,是检讨。”今年4月,在云南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上,云南省长李纪恒作总结发言时,以此开始。  相似文献   
137.
石勇 《廉政瞭望》2012,(21):29-29
“表哥”和“房叔”的神秘工资条 如果官员财产公开,想必著名“表哥”、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不会被网民盯上。  相似文献   
138.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22-23
按照广东的新规,今后只有胡春华和朱小丹这两位领导每年才有出国公干一次的资格,至于省人大主任、省政协主席以及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并不能保证每年都能出去。那厅级官员、县级官员们今后几年才能出一次国呢?  相似文献   
139.
舒炜 《廉政瞭望》2014,(4):30-3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不少公务员恐怕都没有往年“好过”。  相似文献   
140.
恩特  蒋一凡 《新民周刊》2012,(43):42-43
其实,这个审判本身并非是对"地震预测"的审判,而是针对防灾部门的疏忽与失职:在这个会议召开时,科学家是否清楚政府官员"消除恐慌"的最终目的?他们是否遵循了严谨的科学标准?他们是否向政府官员正确传达了准确的信息?政府官员又是否有效地向公众传达了这些信息?他们是否就这些信息开展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