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8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国际化暴力犯罪目前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 :犯罪主体“四位一体”化 ,犯罪手段与局部战争手段相交织 ,犯罪侵害的客体泛化 ,犯罪不受国界、时空局限 ,犯罪手段更加残酷极端。借鉴《孙子兵法》的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的战略观 ,构思 2 1世纪国际暴力恐怖犯罪预防战略 ,应包括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早期预防战略 ,“兵贵胜 ,不贵久”的快速反应战略 ,“威加于敌 ,则其交不得合”、“我专而敌分”的联合作战战略。  相似文献   
242.
在领导苏区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在中共党内正确主张的影响下,张闻天逐渐在游击战争的战术形式、政治功能、战略地位等关键问题上抛弃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张闻天对游击战争的思考和认识,不仅是自己纠正"左倾"错误的过程,还对长征期间红军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中共中央探索抗日游击战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作为中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张闻天对游击战争的思考和认识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43.
在意大利战后安排问题上,苏联同美英两国的争斗早在二战后期就已经开始。意大利问题主要是战前殖民地等问题。出于利用英美矛盾为自己谋利的目的,苏联并不打算削弱意大利。由于英美两国在处理意大利问题上具有优先权,只允许苏联名义上参与意大利事务,并没有实际发言权,导致苏联在意大利问题上的变化以及在东欧问题上的强硬,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苏联战后安全带政策目的是将东欧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对意大利政策与对东欧政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从起初的不打算削弱意大利转变为不过分削弱意大利的政策,正是用来控制东欧并使其成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政治筹码。这也成为美苏冷战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244.
孙德厚 《行政与法》2005,(10):124-125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中外军事学术史上的名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涵盖军事领域,而且涉及到政治、经济、行政、心理、领导科学、法学等,本文仅就其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从六个方面作一初浅的分析:一是注重上下同心的组织环境;二是坚持严格选才,辅以教育,资以激励的行政用人原则;三是主张因利乘便,因地制宜的权变思想;四是提倡利害兼顾,以利为重的行政价值观;五是强调精干的行政组织原则和速胜的行政效率意识;六是强调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5.
冷战时代虽然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形成一种全面对抗的态势,但从研究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世界却是相对稳定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在这样一个大战不犯,小战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冲突主要集中在三大高危地带,即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破碎地带、伊斯兰弧带以及南亚次大陆热点群。国际安全新的冲突源的形成,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动分化,使中国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复杂挑战。  相似文献   
246.
近代国际法承认国家战争权.以战争法作为规范战争行为的法律制度。现代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理论上不再保留战争法;但是实际存在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不能完全避免,在实践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缺少规范武装冲突的完整法律体系就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这一缺陷,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融合传统战争法的合理成分和现代国际法的集体安全制度,建构起规范武装冲突的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47.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ntly published evidence on Taiwan's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fficial and secret contacts between Moscow and Taipei from 1949 to 1988. It argues that despite som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a possible cooperation, Cold War hostility suited Taiwan and the Soviet Union more than collaboration. Taipei resorted to the ‘Soviet card’ in the 1970s to hinder Sino–American rapprochement, but never abandoned anti-Sovietism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diplomacy. The Soviet Union, for its part, prioritized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avoided rapprochement with the ROC, which could have only further strained ties with the PRC and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Sino–US united front against Moscow.  相似文献   
248.
美国是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而新兴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及美国将高新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增强了其超级大国的经济与军事的实力地位。美国对伊动武 ,是实现其构建帝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具体到伊拉克 ,则旨在那里用枪杆子输出美式民主制度 ,争夺石油仅为其次要目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将严重动摇联合国的地位 ,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在联合国内形成欧洲大陆轴心和大洋轴心之争  相似文献   
249.
当代世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但美国单边主义对多极世界的发展形成挑战。伊拉克战争后,由于受自身力量的限制和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美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大国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50.
The millions of deaths produced by states and governments make the 20th century ‘unnameable’, a century far more lethal than all previous ‘pre-civil’ epochs.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contemporary state violence tends to decline or to temper the brutality commonly attributed to archaic armies, nor that the rules and limitations internationally imposed on that violence, throughout the last decades, have reduced its effects. The 20th century having gone, and while hope was growing that mass murder and destruction would also go with it, recent event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poised to become unnameable in its turn. In this paper a reflec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notion of war as annihilation, which emerges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This is followed by a review of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r, empire and crime. As a logical extension of the argument developed, war is described as a particularly devastating form of crime of the powerful. Finally, reflecting on the concept of ‘cosmopolitanism’, the discussion suggests that such a concept may offer legitimacy to those who invest their enthusiasm in supporting contemporary wars as well as to those who fight against them. The latter may find inspiration in the idea of a ‘critical’ cosmopolit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