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4篇
  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497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1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9篇
法律   567篇
中国共产党   255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679篇
综合类   10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81.
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态势与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11,20(1):27-33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合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也出现了新态势,因此,提出构建东北亚区域旅游共同体,推动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日显重要。建议打造一条龙式的旅游路线,推动东北亚区域旅游产品的一体化;制定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促进区域旅游标准一体化;以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为突破口,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82.
建国六十年来的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保安处分的基本理论、保安处分的适用问题和当代中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基本理论的内容集中在保安处分的原则、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宣告和执行)等问题上。其中,又以保安处分与刑罚关系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8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换届选举平稳有序,农村治理更加规范,群众的公民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84.
"各方面实行民主",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民主主张。这一主张气势恢宏、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根基深厚、特点突出,把新民主主义理论向前有力地推进了一大步,使之更加具体化,从而构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体系的完整框架。其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民主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入研究这一主张,对于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民主思想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85.
梁忠伟  江帆  王春 《学理论》2009,(20):233-236
培育优良学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学风建设是目前各高校本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在学风方面,尤其是专业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专业课教学角度方面,并以《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为例讨论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86.
杨舒眉  崔中华 《桂海论丛》2009,25(6):104-108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中共制定新的革命政策和策略,形成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民族意识、浓郁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等特征。  相似文献   
287.
《国魂诗选》是蔡後庵魏体行书化的代表之作,其书风格调高古,意态壮美,奔放激越。融汉魏之风与苏黄特长于一炉,是近百年以来甘肃书法界的代表人物。为书法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88.
During the wave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s, which started in the late 1980s, Institutions of Direct Democracy (IDD)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most Latin American constitutions, and over the past fifteen years, an increased use of these instruments by Latin American governments has been observed.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wo questions related to this phenomenon: (1) what motivated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these institutions; and (2) what consequences can be expected with regard to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in the region?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first, a classification of IDD is developed. In thi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bility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IDD to introduce accountability into the representative structures of presidential systems. This classification is subsequently applied to analys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direct democratic experience in the reg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ise of IDD in Latin America was mainly induced by executive‐legislative conflict and has done little to foster accountability. Finally, therefore,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specific constellation that led to the adoption of IDD in Bolivia is analys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under which circumstances political actors choose to adopt and employ these tools.  相似文献   
289.
This article traces a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participatory research, largely from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the 1970s was mostly led by disciplinary scientists, and characterised by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open academic debate, with some recognition that policy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was a political process. The 1980s saw a shift to learning from past experience, and a participatory mainstream developed, seeking methods for scaling up. Meanwhile, others sought to understand and influence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i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to keep open the academic debate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1990s as ‘lost years’, during which mainstream participatory practitioners became inward-looking development generalists, not so interested in learning from others outside their paradigm. The late 2000s provide a chance to re-recognise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introduce strong, widely based disciplines; and learn from past activities that resulted in positive development outcomes (planned or unplanned).  相似文献   
290.
何勤华  孔晶 《法学论坛》2005,20(4):44-52
中华法系曾以其独特性屹立于世界法系之林,虽然它在清末就基本解体了,但它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法律传统和观念,对东亚诸国的影响仍是深刻的.近年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既反映西方法律传统,又符合东亚诸国利益及其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共同体法开始形成.新世纪的东亚共同体法是一种全新的法律体系,不能将其简单地看作中华法系的复兴,它是中华法系死亡之后,在更高层面上的一种再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新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