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7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比照现代国际海洋法所确立的各种海域制度,U形线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关于U形线的法律地位有各种学说,这些论证对于确定南海岛屿及其海域权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然而,只有结合历史背景、现代国际海洋法和台海两岸相关立法,才能准确阐释U形线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52.
边区政府创制民事法律的活动,是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创制民事法律的过程中,边区政府采用了单行法为主的法律创制方式,同时,又以自主创制民事法律与有条件地援引国民政府法令相结合,自立创制与有条件地援引国民政府法令相结合,成文法与习惯法互补,法的实施与司法解释,重点创制与逐步完善相结合,以及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和划分总则与分则的立法技术。这些方式,使边区的民事立法与边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其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法律创制和边区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法,为当代中国的法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3.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154.
东帝汶尽管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刚刚取得独立的小国,但它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却不可小视,在东帝汶未独立前它就开始成为影响印尼-澳大利亚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东帝汶独立过程中,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地缘目标出发,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一番角逐。东帝汶独立后,它仍是澳、印尼这两个文明形态迥异的地区大国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5.
南海航行安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海航行安全对亚太经济和与亚太经济联系密切的世界其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由于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治状况有直接联系,并且受到美、日、印等国对东南亚地区政策的影响,国际间打击海盗的合作和推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机制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6.
Nalanda Roy 《亚洲事务》2017,48(2):257-270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nd its impac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analyses why the Southeast Asian states are highly sovereignty sensitive, and how such sensitivity has made non-intervention the bedrock of managing their foreign policies. China has long viewed the near seas as regions of geostrategic interest, and thus the SCS is not an exception. On the one hand it brings hope and prosperity, and on the other uncertainty and threat. At the end, the article argues whether China’s assertive position regarding other countries’ sovereignty claims in the Arctic might undermine its own position in contested areas like the SCS, and suggests that China will at least have to learn how to share and bear (term coined by the author)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57.
This paper is about contemporary national identity attitudes in the three Baltic states as ethnic democracies. I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quanti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 collected in 2013. The parameters of comparison include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various national identity criteria and the pride in a nation’s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sphe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ltic national identity focuses not on ethnic homogeneity, but on commitment and loyalty, to reflect up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more than the historical past, and to have the potentia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members.  相似文献   
158.
The Baltic states were among the ‘new’ states that were create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y were the only states to lose their sovereignt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Most historians explain the birth and demise of the Baltic stat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ve strength vis-à-vis the great powers. This article places the short-lived independence of the Baltic states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by focusing on two Western thinkers: E. H. Carr and Walter Lippmann. The analysis assumes that ideas matt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 add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ces that led to the creation and later to the extinction of Estonia, Latvia, and Lithuania in the period of the two world wars.  相似文献   
159.
海洋污染合作治理作为公共政策本质上是要解决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东亚海域污染情况复杂,合作治理难度大,尽管目前已有东亚海洋协作体、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等合作机制,但成效甚微。"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回应了多极化时代背景下全球海洋污染治理格局变化,聚合了海洋污染治理的全球共识,为解析和指导东亚海域污染合作治理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深描东亚海域污染各治理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揭示其行动逻辑及作用机制,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阐释东亚海域污染合作治理博弈产生的动因,通过经典博弈模型描述中日、日韩、不同发展程度国家间及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博弈过程,能够解释东亚海域污染合作治理效果欠佳的症结所在,进而需要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全面优化各治理主体行动策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完善东亚海域污染合作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0.
越裔美国人对所在国美国、母国越南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更是在民族主义的作用下,对越美两国关系,尤其是日益突出的南海问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南海争端增添了复杂因素。本文对越裔美国人民族主义在南海问题中的兴起、影响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越裔美国人的民族主义对南海局势的影响具有局限性,但我国政府需要防范越裔美国人中的反华势力与越南国内反华势力合流,激化南海局势,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