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铜仁市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带头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农村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济南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旅游被誉为“城市的面包”。近年来,济南市的会展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发展的优劣势各异,机遇挑战并存,这就要求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济南会展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3.
中央和地方财政博弈随着财政制度调整一直存在。在两级财政博弈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包干制度下存在“经营企业”行为,在分税制制度下存在“经营城市”行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行为结合土地制度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大举借债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东营市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比较匮乏,农村劳动力弱化、老龄化问题凸现。这是思想认识、“二元”结构、教育体系、投资体制、政策法规、市场制度、管理体制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为此,东营市应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5.
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起点和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不是单纯靠非农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6.
公安部党委将2006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要确保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战略眼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基层基础建设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正视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深入地分析其原因,从重点和热点问题入手,全面提升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7.
长三角区域行政的形成既得益于历史的影响和区位条件的便利,也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更与区域各地方政府的行政合作密不可分。目前长三角区域行政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条块行政”还很严重、缺乏灵活有效的区域行政合作机制。上海要在区域行政发展中起“龙头”作用,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长三角区域行政的发展应采取折中的发展模式,积极理顺域内政府间关系,走区域行政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8.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主要体现在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上,让所有人都能顺畅、真实地表达个人意愿。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的根本标准是把合适的干部选配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干部能动作用,也才能体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公共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几个重点是组织体系及办事机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平台建设,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预测预警预报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专家库、专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几大专项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安全的保障和维护。  相似文献   
110.
贵州省万山特区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中国汞都之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汞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国发〔2007〕38号文件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万山特区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农业稳区、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着力在两带两圈框架下建设贵州工业重镇,万山工业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