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史为鉴,要有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政党;以史为鉴,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史为鉴,执政党必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经典作家提出的"社会革命的时代"这一历史概念进行了理论思考,界定了"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区别,阐明了社会革命的动力及社会革命时代的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阶段的理解,弄清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判断过渡时期的未来归属,进一步推动社会革命的尽早结束.  相似文献   
53.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研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推动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加深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4.
This article seeks to identify and explain the historical links between democracy and revolution in Latin America. It first defines and analyses 'democratic' an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in the continent. It notes the precocity of nineteenth-century Latin American liberalism which, stimulated by the independence struggles, carried implica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onset of democr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then presents a typology of five twentieth-century political permutations (social democracy, revolutionary populism, statist populism,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authoritarian reaction), seeking to tease ou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traditions'. It concludes ( inter alia ) that the current triumph of liberal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 while in part attributable to historical precedent, is also significantly contingent, and dependent on the apparent exhaus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相似文献   
55.
“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的"文革"已经远去,但作为文化的"文革"却在警示着我们.新时期以来,有关"文革"的批判与反思此起彼伏.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在现代、后现代化语境中反思"文革"时,不无惊奇地发现,"文革"思维并没有远去,其影像还依稀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些角落.  相似文献   
56.
在《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中,徐坤以超越父权制中心化价值体系压抑的书写策略,来实现作为主人公的徐小红艰难的自我指认和建构作为叙述者的徐小红"本真"的女性声音.小说中恣情凸显的女性主义姿态不仅仅具有女性独有的性别意识、生命体验和叙事欲望,更富有一种"性政治"的理论自觉与女性自审意识、自省意识所带来的反思的力量,这就使得徐坤在对"文革"进行书写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7.
权力分立并通过权力制衡达到政治自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但卢梭极度轻蔑赋予国家各组成部分独立权力以相互制约的均衡理论.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前两部宪法中表现得十分鲜明.从实际情况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权力分立有自己的特色:议会至高无上并发展为相当程度的专制,行政权过于弱化而无法与立法权抗衡,司法权根本没有独立地位.因此可以说,法国人基本上没有按照孟德斯鸠的思路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58.
杨显平 《桂海论丛》2011,27(4):56-60
关于"文革"起因的研究是总结、反思"文革"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中国历史上复杂且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其得以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对此,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注重分析主要原因,也要顾及次要因素,力求能够对"文革"产生的原因进行多方面、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9.
Academic literature on India’s economic history often portrays the nation’s Green Revolution as a single package of technocratic reforms that eventually led to sustained growth in India’s tot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 the quintessential triumph of science over political resistance. This account, though, is a dramatic oversimplification, which has led both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tists to criticise the Green Revolution’s normative consequences without fully address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orces that led to its varied results. To date, India’s Green Revolution lacks the established historical periodisation necessary to begin putting these accounts in dialogue. To remedy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dapted concept of political neo-Malthusianism, which de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pendence on foreign aid, and the period’s political battles. Understanding this nexus allows not only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s that shaped various Green Revolution policies’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moves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larger place in Indian economic history.  相似文献   
60.
罗莎·卢森堡高度肯定十月革命,但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出了以下六方面的批评:批评苏维埃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设置了障碍;批评苏维埃政权片面地实行民族自决权,从而把刀子送到了敌人的手里;批评苏维埃政权解散立宪会议,从而堵塞了人民群众的积极的政治生活;批评苏维埃政权推行空想的普选权,从而使之成了一种缺乏生命力的临时凑合的"一纸空文";批评苏维埃政权取消出版自由、结社和集会的权利,从而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批评苏维埃政权把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从而远离了社会主义.尽管罗莎·卢森堡差不多是在90多年前提出这些警示性见解的,但是所有这些见解,人们至今读起来还是感到如此具有现实感,并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