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4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论价值观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尤其需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同时,要正确看待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既要纠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不相一致的种种现象,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22.
上海公务人员实施"阳光收入"后,在公安队伍思想和队伍管理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精神激励是柔性管理,刚性考核属硬性规范,刚柔并济,双管齐下,才能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工作.要正确运用精神激励的柔性管理方法来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励士气;推进以动力型考核为抓手的刚性考核机制,有力促进队伍管理的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223.
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是以经济绩效为主、意识形态为辅。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丰富发展,为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24.
加强警务实战教法库建设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安机关大练兵的深入开展,广大民警警务实战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持续提升,对公安院校、警察训练学校和训练基地警务实战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实际,生动鲜活,有警务实战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225.
坚持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原则建立工会,可以有效地兼顾产业和地方的特点,代表和维护本产业职工利益。本文从多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产业工会,并列举了目前产业工会在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工会在体制创新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226.
工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大局工作,既要系统对接又要有所侧重,还要有自己的特点。为此,当前要重点思考做好这四项工作:扩大覆盖面、唱响主旋律、擦亮维权牌、磨炼基本功。  相似文献   
227.
我国现行民法上没有完整的无主物的法律规范,这不利于调整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我们当前正在审议<物权法>草案,通过借鉴两大法系关于无主物的学说理论及立法经验,来构建我国无主物法律制度,以弥补我国立法之不足,稳定物之所属,发挥物之效用.  相似文献   
228.
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29.
本文以对参政党意识基本内涵的认识为主线,分析了当前参政党及其成员政党意识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参政党意识建设的四个方面路径,以期提高参政党成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30.
The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ch would be able to provide explanation for the cases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Colour revolutions’ in Georgia, Ukraine and Kyrgyzstan. It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which is predominantly oriented by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The major shortcomings of this literature are identified: the privileging of either structure or agency when accounting for social change,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elites an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collective agency. Accordingly, I argue that the methodology of poststructuralist discourse theory may importantly supplement the ‘transitological’ framework owing to its ability to conceptualize the dynam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agency,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collective political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