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4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也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但我国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生态文明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补充 ,还是精神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建设主要应从观念、制度和行为着手  相似文献   
82.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公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 ,通过观念的更新、信息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实践创新等方式 ,提高公务人员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基本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意识 ,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政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3.
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把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提到关系党的性质和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提出继承基本优良风范和改变某些不适应形势的具体作风的思想,强调在执政条件下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党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骄反腐。为在和平和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作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4.
培养“四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远大的理想激励人、以先进的道德规范人、以严明的法纪约束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良的环境熏陶人、以扎实的教育造就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  相似文献   
85.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当前公安机关通过一年多的"三基"工程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由于公安基层工作还比较薄弱,离"三基"工程建设既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继续深入扎实的推进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必然要对制约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可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变革我国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析禁毒社会工作的现状,提出培养禁毒社会工作人才的措施:进行社会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认知度;政策支持;准确定位禁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体系;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做好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增强执教信心;积极编写教材,实现"本土化"等措施来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88.
我省警务实战教官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教官数量少,适应不了教育训练任务的需要;素质不高,承担不了高水平的教学训练任务;进修机会少,业务能力提高慢;欠缺合理的安排进修机制,收效欠佳;教官得不到重视,建设缺乏动力。对策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警务实战教官建设的重要意义;健全制度,用制度来推动警务实战教官队伍建设;加强交流,确保警务实战教官全面发展;加大培训,促进警务实战教官知识的不断更新;统筹安排,保证警务实战教官培训收到实效;完善考核机制,全面提高教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9.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126,127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