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8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民事优先权是指所有具备优先行使或优先实现效力的民事权利的总称。其核心是一种以优先实现为内容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由民法赋予特定人享有的,由民法确认和保护。民事优先权包括先取特权、优先申请权、优先受让权、优先承包权、优先承租权等。在性质上,民事优先权既不能笼统地归入实体权利或程序权利,也不能简单地归入物权或债权。民事优先权也不只是权利的一种效力,而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02.
宪法基本权利确立了一套客观价值秩序,既适用于国家与人民,也拘束私法关系,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标准之一。由于宪法时下还不能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无效的直接依据,应当将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行为无效事由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与违背公序良俗都是法律行为无效的判断事由,基本权利透过公序良俗即可单独否定法律行为效力。最高法院1988年工伤概不负责案的《批复》将基本权利既视为法律又视为公序良俗,以此否定法律行为效力,在方法上欠为妥当,应予检讨。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In law enforcement, there are situations allowing officers to gain control of suspects by going ‘hands-on,’ or physically placing someone in custody beyond simple handcuffing. While much empirical attention is placed on more lethal use-of-force (UOF) measur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going hands-on. This is concerning considering when force is used, it is almost always with the use of hands, fist or feet only. The purpose of this pilot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martial arts training (MAT) and UOF self-efficacy predict confidence in going hands-on, after accounting for perceived motivation and apprehensiveness. It draws from an online survey, and a non-random subsample of 1,064 un-ranked patrol duty officers in the USA.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T and high perceived UOF self-efficacy safely predict confidence in going hands-on,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perceived motivation and apprehensiveness. Nonetheless, apprehensiveness, but not motivation, remains a strong predictor of not being confident in going hands-on.  相似文献   
104.
在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关系的认识存在混淆。就受案范围来说,从行为作出结果出发判断是否“实际影响权利义务”,从而界定行为属性的做法,既是循环论证,也是受案范围容易与原告资格混淆的根本原因。正确的逻辑应当是从构成要件出发判断行为属性,“实际影响权利义务”是一个行为属于行政行为之后的当然结果。就原告资格来说,相对人受到行政行为法律效果侵害,遵从行为不法的逻辑,受案范围满足即意味着原告资格的满足。其他利害关系人受到行政行为事实效果侵害,遵从结果不法的逻辑,原告资格判断需要另行从损害结果出发归责行为违法性。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纠缠形成的牵连性阶段体系表明,应当探索在终局行为前阶段构建定分止争制度。  相似文献   
10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在谈判初期,TPP就宣称将达成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议,但事实上,TPP将无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更无法解决亚太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问题。关于TPP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经济小国或许能够从TPP中获益,但是对大国而言,TPP基本没有经济价值。TPP只是美国应对东亚合作、获得非传统经济利益的工具。从中国角度看,长期内,克服TPP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中期内则需要与日本共同推动实现东亚合作,确保中国在整个TPP博弈中获得次优结果。  相似文献   
106.
刘会 《学理论》2012,(22):170-171
以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为分析对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过程中"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大学生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人际交往能力两极分化,同时由于"马太效应"大学生也受到了各种不公平待遇。然后相应给出了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更好认识自己、更好规划发展提供指导;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保障学生在公平友善环境中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法学本科教育是法律职业的。基础,而司法考试又是法律职业的准入门槛。要实现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有机衔接,首先应当实现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为了使法学教育尽可能地走出“教育围绕考试转”的怪圈,司法考试应当科学设计,以引导法学本科教育健康发展。其次,法学本科教育也应当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顺“试”而为.以培养出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并真正具备法律职业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拟从援助目的、机制、特点以及效果等几个方面,就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五国的援助做综合评述。笔者认为,日本对GMS五国援助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培养。这两个方面的援助不仅能切实解决被援助国面临的问题,而且还能培植亲日人员。正因为如此,尽管日本的援助在受援国得到一定的好评,但也引来诸多批评。此外,对基础设施提供援助的最大收益方往往是日本,因此日本的援助具有功利性。  相似文献   
109.
当今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着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新媒体不仅成为民意表达与交流的新渠道和平台,而且也成为传递政治“负能量”的新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功能不断延展,并与政治生活的融合愈加紧密。这既给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又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0.
试论执行和解制度在行政强制执行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行政法学从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角度出发 ,强调公权力不可处分。但是 ,从公权力的本原是私权、行使的目的是为实现公共利益、行政裁量权的存在及其行使来看 ,公权力是可以处分的。因此 ,从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出发 ,执行和解具备理论上可突破的空间。而且 ,执行和解与行政行为的效力理论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它是执行和解制度建立的另一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