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1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1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4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中日环保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旭梅 《东北亚论坛》2007,16(6):107-112
环境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与新兴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中日环保合作中,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接受援助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瓶颈制约与胁迫影响,要求中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环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中日两国在环保产业寻求市场化的合作模式成为有效推动中日合作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中日环保合作既可行且必要,符合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目前,两国环保合作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寻求市场化的合作模式日益成为有效推动中日环保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2.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持续上升,曾是印度洋霸主的英国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在印度洋的存在。英国在印度洋有着自己的安全、经济和殖民利益。在安全方面,英国认为需要应对伊朗带来的传统安全威胁和恐怖主义、海盗、人道主义灾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经济方面,印度洋一些国家是英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英国需要从海湾进口大量的液化气,海上运输线安全对英国至关重要。在殖民利益方面,英国设立了印度洋海外属地,并通过英联邦保持与前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联系。为了维护和增进这些利益,英国在印度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升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如在巴林重建军事基地、帮助阿曼完善军事基地设施以及部署航母战斗群等。二是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海盗和恐怖主义。三是加强与印度洋沿岸重要国家,如沙特、印度和澳大利亚等的关系。四是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如延长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租赁期限、参加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行动等。尽管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在印度洋的影响,但英国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实力与当年称霸印度洋时不可同日而语,脱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英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是与毛里求斯存在领土争端,英国背负着殖民主义的压力。这些挑战会制约英国在印度洋目标的实现。总之,无论怎样调整印度洋政策,英国都不可能复制过去在印度洋的辉煌。  相似文献   
463.
非传统安全与欧洲新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的焦点,作为区域安全共同体的欧盟同样面临着紧迫的非传统安全形势。欧盟首部《欧洲安全战略报告》界定了欧洲当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彰显了欧洲安全观念的变迁和安全实现路径的转变,这对于欧盟和整个国际社会而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64.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也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区域安全合作发生于其中的国际体系结构、区域安全集体认同的形成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对区域安全合作的解析。  相似文献   
465.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olitico-military cooperation among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viewed as a key factor in ensuring the regional security. Today, the geopolitical tension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the worsening situation in Afghanistan, as well as intraregional socio-economic problems directly affect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 In this regard,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how well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are able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in the 1990s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shows that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military cooperation among Kazakhstan, Uzbekistan, Kyrgyzstan and Tajikistan. However, unregulated interstate relations in Central Asia, the lack of political will to cooperate with leaders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threa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reation of a region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multilateral structures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external actors.  相似文献   
466.
Focusing on natural gas and pipeline infrastructures, and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forms of stat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security politics in Europe. Three state models, with their related pattern of energy diplomacy, are sketched: the partner state, which describes the original politics of the European gas market; and the provider state and catalytic state, which describe two alternative possibilities of the emerging politics in the new institutional and ideational context promo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l energy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s external energy policy. By analysing the politics of pipeline in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atalytic state model with its related pattern of network energy diplomacy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the provider state model, supported by the market approach and its related pattern of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 conceptualise the equilibrium emerging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evious system.  相似文献   
467.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来看,太空安全缘于各国发展太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会实践。太空安全互动并不是单方面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的体系外变量,太空安全实践的社会过程内嵌在国际体系宏观社会进程里,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演化的内生动力。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集中代表者之一的太空技术以及支撑这种技术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太空安全演变中的根本性变量。"技术-权力-观念"的辩证互动蕴涵着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的内在机理,预示着太空安全持续进化到包容、普惠、和谐状态的前景。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太空主体安全互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的关系状态。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多样的,主要取决于由太空技术决定的体系暴力控制、政治认同增强和规范机制的内化和遵循等关键性社会条件。为此,基于"和平发展"理念的既具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太空安全研究,应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体系,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航天事业发展与太空国际合作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68.
日本能源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已形成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各能源专门立法为中心内容、相关部门法实施令等为补充的能源法律体系。根据这一能源立法体系,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制度,具体包括能源管理制度、能源战略与规划制度、能源储备制度、能源开发制度、能源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469.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为此,中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宏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后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作,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孟加拉国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被列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分析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所在,并讨论孟加拉国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作用,对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孟加拉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需要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五通",重点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孟加拉国的角度提出中国回应挑战的建议,为推动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70.
刘磊 《台湾研究》2020,(1):1-11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交往密切,人员来往频繁。为防范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两岸经济合作,2015年8月25日《两岸税收协议》正式签署。本文通过对照OECD协定范本、UN协定范本及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或税收安排,分析《两岸税收协议》文本的主要条款,揭示其中所体现的协定立场,即大陆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而让渡了诸多税收利益。随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协议生效后预期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实现税收协定通常的目的,以及增加台湾当局税收收入、减轻台湾地区纳税人税负、提升台湾经济地位等。最后展望未来,期待两岸共同努力,促成《两岸税收协议》尽早生效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