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61.
Abstract

Susan Buck-Morss’s argument that the Haitian Revolution embodied the most universal aspect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namely the quest for universal freedom, relies on the supposed references to Haiti in the master–slave dialogue in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The revolution’s lodgement at the core of this foundational text of Enlightenment universalism is, for her, about as convincing a demonstration as one can have of th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itian Revolution. Marxists have opposed her venture, and demonstrated their hostility to post-colonial thinking, principally by claiming that the master–slave is an expression of European class conflict. This paper agrees with Buck-Morss that the Haitian Revolution critically affirmed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freedom and, indeed, pushed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and Europe in a radical direction. A better affirmation of th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itian Revolution than the thoughts of Hegel is possible. The latter do not actually provide such affirmation, because racism, Eurocentrism and a hostility to political radicalism ar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egel’s thought. The alternative affirmation can be found in Marxist analysis. This paper outlines such an analysis, and concludes that post-colonialism of Buck-Morss’s sort is no substitute for the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相似文献   
162.
在德、法两国,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都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作为其理论基础,并具有宪法性规范的地位;在对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的理论认识上,两国均以公共利益的法律化、具体化、明确化为目标。德、法两国的经验为我国建构基本权利效力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3.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领导青年运动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紧跟革命形势,回顾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成败,宣传介绍了大革命中不同时段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展望了未来目标,在与中国工人阶级一同成长壮大中推动着工人运动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4.
五四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深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封建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工农群众及其自身地位的认识。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军,所以加快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5.
美利坚独立革命的烽火首先从乡镇(波士顿、康科德、莱克星顿)点燃,并在乡镇联合行动中逐步形成燎原之势。1780年,在麻萨诸塞,新的邦宪条款的制定可以说是参加制宪大会(convention)的代表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乡镇民众不断讨论斟酌的结果,其中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等现实议题的争论正是七年后费城合众国立宪大会的现实依据和学理基础。在丹尼尔·谢斯(Daniel Shays)及其率领的自耕农(Regulators)看来,麻萨诸塞政府已经成为东部商业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设在波士顿的新政府日趋脱离人民,走向专制,为此人民有责任揭竿而起,驱逐渡士顿的权力精英,捍卫《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同样,在南、北战争前夕的南部种植园主看来,联邦政府已被以林肯及其共和党代表的东北部利益集团所操控,美利坚国家的立国原则遭到破坏,而南部“美利坚联众国”(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使命正是意在捍卫美利坚国父们的立国精神。为此,对乡镇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观照无疑是推进我们理解当代美国政治和美利坚政治文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正是这一努力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6.
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近代社会思潮涌起,以儒学为主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逐渐解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努力实现民本、民主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7.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被颇为看重的话题。列宁提出苏维埃俄国报刊和广播思想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关于报刊工作的论述,这些论述与无商品交换的共产主义试验的关系,以及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后有限地体现了他新闻思想变化的论述。在这里应当明确列宁是从政治家角度而不是从学术角度提出新闻的问题,他的一些关于报刊、广播的论述要解决的是眼前的现实困难,而不是在给媒体下某种定义。  相似文献   
168.
伯尔曼的名著《法律与革命》从宗教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出发 ,深入剖析了基督教教皇革命对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以宗教信仰为总的出发点和基石 ,运用历史学考察方法 ,对包括法律史、宗教史、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探求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精神本质来为现代西方法律传统所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独特的视角使此书在西方法律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9.
陕西省半工半读教育经过积极探索、确立与快速发展、调整与规范的发展历程,文革后被取消。它对解决当时教育总体规模偏小与青少年巨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教育“三脱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现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0.
法国是刑事参审制度的发源地,参审制度源远流长.在经历了长达百年的价值理念权衡的基础上,法国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合本国实际的参审制度.当代法国的刑事参审制度操作规范、严谨,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