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6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292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质量控制位于“三控”之首 ,人、材料、机械、施工工艺、环境等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五个因素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保障图纸质量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 ,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2.
以跨部门的复合治理方式取代碎片化的单一治理方式已成为公共事务治道变革的主要趋向。社会复合主体作为杭州首创的公共事务新型治理载体,因其良好的治理绩效而受到国内学界的较大关注。本文基于复合治理理论诠释了社会复合主体的生成及其意义,对杭州运河综保工程的复合治理实践进行个案剖析,并在反思个案运行困境的基础上,对社会复合主体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走势作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3.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关系全局、人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在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培训工作中要把握好五个方面教学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加强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组织好参观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44.
制宪权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 ,但传统制宪权理论并未准确揭示其权力属性、内涵和外延。根据制宪权的性质可以判定 :制宪权形成的条件包括国家政治统一、制宪过程民主、以立宪为直接目的等 ,而且制宪权的关键在“定”而非“制”,即制宪权作为一种权力的本质内涵在于能够使宪法产生规范效力。与此相适应 ,制宪权主体构成在体制上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在具体形态上则更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45.
在《民主与不信任》一书中,伊利试图通过建构一个非但不与民主相冲突,而且还促进和强化民主的一个司法审查理论,来回应司法审查不民主的质疑。伊利主张:在政府失灵,即代议程序不值得信任之时,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应当积极介入;疏通政治变革的渠道,以及纠正对少数人的某些歧视,是法院的应有职能;多数人决定与少数人保护,是民主原理的内在组成部分。伊利借助于代表理论,尊重多数人和保护少数人这两项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对掌权者不信任的逻辑,贯穿于伊利的司法审查理论。伊利通过程序论,建构了一个比较融贯的司法审查理论,不过,却不能使宪法裁判免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6.
宪政的设计和运行程序集中表现为权利保障与权力控制二者之间的张力。宪政与检察行为的内在逻辑在于人权保障,宪政的基调决定着检察行为的品质。在宪政环境下,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保障人权为终极价值,通过规范、创新检察行为,避免对公民个体权利的侵犯,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7.
表达自由是自由社会的人们享有的一项带有普遍性的、根本性的权利,通常表现为宪法或法律规定的权利。鉴于各国政治和法律体制以及文化环境之不同,人们享有该项权利的普遍性和充分性存在很多差别,因此,可从比较法,特别是普通法的角度关注该项根本权利的行使及对其设定的界限和施加的限制,集中展示强加这等界限或限制的法理学说、理据以及方法和途径,并分析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8.
李忠夏 《法学研究》2011,(2):160-172
政治宪法学过度强调不成文宪法、政策及利益的重要性,而规范宪法学存在对规范性一词的误解。宪法学作为理解的科学,既非纯粹的、逻辑严密的价值学,也非纯粹的实证主义科学或纯粹描述事实的社会学。宪法中的价值源自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必须面向时代精神价值,通过具有整合性的宪法解释将宪法的规范含义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结合起来,既保持变通性又不失安定性,这是中国宪法学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9.
论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 ,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0.
当人们通览宗教和世界观自由的基本权利在过去十几年里的实际运用和法教义学上的发展时,很难忽略其在规范性轮廓上萎缩这一事实。这一现象由构成要件要素的发展上更多地考虑主观标准所承载,并且经由联邦宪法法院在司法判例中对有关限制问题的决断性的、限制性的判决而被强化。因此,相对于依据宗教或者世界观的动机而提起的个人的发展请求,一般的法治国规范的有效领域持续地受到限制。当相关现象的潜在冲突在德国呈现趋势性增长的时候,这样的判断就显得越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