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8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year 2016 marked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9/11 attack.Thoug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constantly adjusted,the world is by no means more stable and orderly.International order reshaping triggered by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is deepening,with chaos of various kinds popping up here and there.In the sociopolitical field,the "Trump phenomenon" and Brexit indicate serious weakening of the authority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s and elites.In major country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the world is witnessing the ri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and the and fall of the West,fiercer US-Russia and Sino-US wrestling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and greater global and regional security risks.In global governance,while adjustment of UN-centered global governance is laboring along,national rivalries touch core issues,making global governance more urgent.  相似文献   
62.
两岸产业合作目前的形态与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两岸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外,更是由两岸共同处于的东亚生产网络所驱动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岸间产业合作开始共同面对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的外部压力,同时由于两岸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的变迁,两岸间产业开始逐渐由互补走向竞争。当外部与内部经济环境同时发生变化时,两岸产业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和选择。  相似文献   
63.
罗冠男 《政法论坛》2021,(2):129-137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整体社会治理起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形成了一套圆融自洽、顺利运行的法律机制,其中蕴含了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传统儒家法与道德相混成,一直将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而基层的自治制度,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64.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治理结构的真实命题包括多重涵义: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的治理需要,建构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组织属性和委托代理关系特点的决策权结构;大学自身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办学利益主体,其"组织剩余"是由社会利益来决定的公共价值,每一种利益相关者都不应单独地对大学行使控制权;大学治理结构是比管理结构更为基础的制度结构,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大学决策过程与社会权利主体的合理联系,实现社会价值平衡。大学治理结构的中国语境是:办学体制的变化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契约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大学决策责任骤然加重、决策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风险也随之出现;办学经费筹资结构的变化表明大学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化,其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属性正从模糊走向清晰。我国大学已跨越前治理时期,但向治理阶段迈进必须依靠上层政治权威的推动,才可能突破"制度锁定状态",破解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65.
中国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及其公共政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国际会议、期刊等媒介搜集相关资料,首先对中国台湾省的女孩生存问题的态势和原因进行了梳理,发现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主要由出生性别比反映出来,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但主要在略高于正常值的范围内波动;导致台湾女孩生存问题的原因包括根源性原因、条件性原因和直接原因。其次对台湾在女孩生存问题方面的公共政策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台湾不仅采取了针对女孩生存问题的直接措施,也采取了促进妇女发展的间接措施,涉及到法律、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建立了确保治理措施付诸于实施的运行机制。这些公共政策治理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台湾女孩生存问题的现状,但对于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最后借鉴台湾针对女孩生存问题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大陆女孩生存问题及其治理的特点,分别从战略和操作化两个层次为大陆地区女孩生存问题的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6.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法、合理、适度使用已经成为当今WTO框架内涉及贸易自由化和环保平衡的重要问题之一。GATT第XX条为部分涉及环保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设立了条件和要求。《TBT协定》为涉及环保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设立了指导原则和判断标准,但这些原则和标准的适用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法律的冲突和协调过程,贸易保护之目的和效果都会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过程中贸易自由和环保措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7.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环境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而在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根据法律规定,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环境责任,根据政府对环境责任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要狠抓落实环境民主,改进现有政府环境理念,达到环境善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8.
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治理机制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和它的挑战者——联合国系统下的三个机构:国际电信联盟、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和互联网治理论坛。这两套互相竞争的机制各有不足之处,前者合法性不足,后者有效性不够。但这只是互联网治理困境的表象,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网络安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还和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全球治理的困境密切相关,集中反映在三大矛盾上,即霸权国和国际社会的矛盾、中关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矛盾。任何国际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兴大国的参与,互联网治理机制也是如此。基于此,中国如果能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对互联网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在治理意义上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民主政府。从优先发展到平衡发展,是2006年中国政府治道变革方面取得的最大变化。2006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道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良好的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和技术,也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改革运动,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善治早就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的基础,需要的是在技术上的改善。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要变革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根本上奠定相关的制度基础以及文化基础,而制度以及文化基础的变化往往是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0.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管理正在从传统的都市区(Metropolitan)管理过渡到巨型都市区(Megapolitan)或者城市走廊(City Corridor)的管理.从社会技术系统(Societal-techno System)视角,将区域管理作为一个涉众系统(Multi-actor System)考虑,研究物理系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研究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治理关系,探索涉众系统情境下的政策制定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案例和松花江水污染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整合具有嵌入性特征;基础设施整合和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形成,是跨区域治理的基础,所形成的城市网络,其核心功能体现在"分散的集中化"上,以保证有效的基础设施整合、分工网络的形成和提供高级生产者服务;在跨区域治理政策制定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组合的基于规则和过程的涉众情境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以实现社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