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29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6篇
法律   104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158篇
综合类   12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构与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审级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民事诉讼制度 ,其基本功能有二 :即纠正错误判决和统一法律见解。我国四级二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 ,由于欠缺审级制度功能论和相关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考虑 ,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和制度体系上的不和谐。因此 ,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 ,并遵循审级制度的基本原理 ,重构我国四级三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 ,在重构的基础上优化具体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12.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der and imprisonment decisions in Minnesota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sentencing guidelines.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gender alone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ikelihood of imprisonment, but women with dependent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be imprisoned before sentencing guidelines and in the years subsequent to their implement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sentencing reforms, court officials tend to return to issues of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they appear unable to shed their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al ideas of fairness in sentencing.  相似文献   
213.
传媒对诉讼案件的不规范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独立审判 ,而现代法制国家关于报道诉讼案件应遵循的规则早已成为系统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借鉴域外的调整规则 ,根据中国国情 ,应对传媒采访报道诉讼案件的时间、方式、范围以及对录音录像等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 ,设置传媒采访报道诉讼案件的相应规则 ,并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定 ,最大限度地消除传媒报道对审判的负面影响 ,确保审判不受其干扰。  相似文献   
214.
国际代理法律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方面 ,国际上的做法主要有 :代理权方面 :内部关系准据法说 ;本人营业地或住所地法说 ;行为地法说和代理人营业地或住所地法说。至于国际代理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各国大都将之纳入一般合同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English criminal law's conception of responsibility has changed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legal framework, changes in processes of criminalisation and punishment, and broader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t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for crime are responses to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and legitimation faced by systems of criminal law, and that these problems can be expected to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system operates, with importa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economic power; the prevailing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the organisation and status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the vigour of alternative means of social ordering. Substantive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hypothesis tha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has shifted from a conception founded in ideas of character to a capacity-based conception over the relevant period. Methodologically, the aim is to historicise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criminal law within a socio-theoretic framework, constructing a dialogue between criminal law theory of a doctrinal and philosophical temper and socio-historical studies of crimi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216.
Reviews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1,64(6):945-955
Books reviewed:
Loughlin, Sword and Scal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Politics
Schønberg, Legitimate Expect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Law
Bingham, The Business of Judging: Selected Essays and Speeches
Scott-Hunt and Lim,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Equity and Trusts
McColgan, Women Under the Law: The False Promise of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217.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针对全球治理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构建以合...  相似文献   
218.
近年来,证券领域违法案件频发,证券监管机关作出了大量的行政处罚。然而,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缺失造成了行政处罚证明标准抽象化、归责原则适用混乱等问题。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亲缘性。建构证券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理论需要做好对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扬与弃”的工作,从违法客观方面、违法客体、违法主观方面、违法主体等方面进行规定。违法客体依附违法客观方面。违法客观方面包括违法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违法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应以危害结果纳入为原则,不纳入为例外。违法主体是必要条件,但已内含于证券从业要求。违法主观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主观过错在违法认定中的影响。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并非是同一平面上的耦合式逻辑,而是一种递进式、阶层式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19.
在中国海事审判中,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关于提单以及提单项下货物交付的规定比较原则,造成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法律适用方面的困难。为解决海事审判中出现的法律适用方面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总结中国海事审判经验,参照国际海运惯例、国际海事公约,借鉴国际海事司法的通常做法,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并于2009年3月5日起施行。从规定适用的提单范围,承运人无单放货的责任,承运人无单放货是否可以享有责任限制,承运人提单审查的风险责任,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可否免除承运人的赔偿责任,可否免除承运人交付货物的责任,对记名提单持有人所享有权利的限制,免除承运人交货义务,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连带责任,实际交付货物的托运人可否有索赔权,正本提单持有人的索赔权以及正本提单持有人索赔的诉讼时效等方面对规定加以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针对陆生野生动物以食用为目的的危害行为的法律规制,在原有罪名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外延。这一立法条款修订与疫情防控的社会背景相关,体现了积极主义刑法观回应社会现实的功能。此次刑法修正案对野生动物的立法完善不仅是尊重动物伦理生命权的体现,而且深层次地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法益考量,是弱人类中心主义在刑事立法领域的生动展现。野生动物的刑事法律规制并未采用全面保护的立场,这一保护的有限性是刑法作为保障法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中,需要审慎辨析刑法与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在具体适用时应当结合此次修正案的条文设置进行教义分析,合理把握具体要件的内涵与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防范以保护之名而随意逾越刑法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