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126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1篇
法律   99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27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民事调解制度虽然存在于民事诉讼过程中,但属于非讼程序。私权自治、审判效益和司法文明的要求,促使民事诉讼契约化。民事调解协议本质上是一种诉讼契约,法院承担公证的角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调解程序:单独设置调解机构和调解主持法官;合理设置调解员选任程序、回避程序和参加庭审程序;采用签字生效制度;合理界定达成调解协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2.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促进了全球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商贸空间和商机,但它所引发的税收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电子商务的新特点使税收的传统控管手段失灵。我国应建立新的税收征管体制,以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3.
刑事强制措施的价值在于它既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免受国家权力任意侵害的有力武器。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比羁押性强制措施更符合这一价值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针对全球治理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构建以合...  相似文献   
85.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86.
死刑权理论的历史回溯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死刑的本质,以及促进国家理性地选择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都有所裨益。无论贝卡里亚、卢梭还是马克思都认识到了死刑的权力法则同战争准则具有相似性。这启示我们死刑制度有必要从战争准则的角度来反思。  相似文献   
87.
网络犯罪愈演愈烈,对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加快网络安全刑事立法步骤,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社会的正常秩序越显必要。  相似文献   
88.
侦查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信息占有量和信息利用程度。系列杀人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大,侦查难度大,必须正确地串并案件,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结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犯罪心理画像,通过适当的案件信息披露方式来发动群众协助破案,并警示群众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银行——网络银行。它利用国际互联网,设立面向客户的虚拟银行柜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是,网络银行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对网络银行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管,规避各种风险,也便具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网络银行法律监管理念和措施,可以为改善和健全我国的网络银行法律监管体系及相应运作模式提供有益的帮助,能够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0.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at have expa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parent–child contact problems post‐separation, which have resulted in some changes in judicial processes to respond to these cases. On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s a more sophisticate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ature and severity of contact problems, which better assists legal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more suitable legal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 However, the issue of innovative court processes has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The authors describe a subgroup of families within the “severe” category, for whom an expanded intervention model, referred to as a Blended Sequential Intervention is proposed. This approach involves a reversal of care with court mandated therapeutic support for the rejected parent and child, but also involves the favored parent in the therapeutic plan from the outset, and is intended to avoid a permanent “parentectomy” of the child from either parent. The authors discuss how the courts should respond to these cases, and posit that until all therapeutic treatments are exhausted, interim orders should be preferred to final determinations, and judges should maintain oversight.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critical role of judicial leadership in working with lawyer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and address the issues in these high conflict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