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5篇
法律   168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6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是随着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共同利益的过程.建构共同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发展关系,应继续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6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推出了几部很有影响的著作,获得了对复杂历史问题的深层认识,标志着我国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研究进入了全面总结与成熟阶段.认真研究殖民主义兴衰,有助于把握东南亚历史发展进程,也有助于对当前东南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合作体。目前,中国—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化解全球化风险,实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64.
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研究其理论体系和系统性,探索科学的思想方法及观念,积极参加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新机制、新政策的设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科研为民,把研究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应用对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整合社科研究“五路大军”资源与发挥各自特长、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数量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5.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并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和谐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对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的进一步阐释,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理念,二者统一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66.
铜仁地区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实际,探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7.
药品发展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的发展风险是指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未能发现之危险.药品发展风险的认定要考虑到时间、科学技术水平因素。生产厂家对药品发展风险有观察、警示、召回的义务。在药品发展风险的损害赔偿责任这一问题上,各国普遍是越来越趋向适用无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68.
毛泽东关于发展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毛泽东科学发展观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这些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69.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70.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是指引21世纪的中国科学发展的伟大旗帜。随着对科学发展观探索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提升,对什么是科学发展、怎么才算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文章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轨迹、理论创新与理念创新、价值维度与价值实现路径等深层次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