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难题在于“乡政”与“村治”的矛盾,实质是乡镇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种权力的冲突。在观念层面上,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制行政理念,村民需要转变片面的过度自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外因素来看,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还可通过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联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2.
从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出发,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为具体案例,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农村100名大学生村官、100名村民和20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提出精英下乡概念,在重新检视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认为精英下乡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的现实实践,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既有路径的转变。它存在发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3.
<龙城录>一书应属北宋后期的著作.<龙城录>所载赵师雄罗浮梦仙之事的文本自身充满矛盾,且有明显牵述苏轼松风亭咏梅诗意的痕迹,苏轼的作品更具原创性.宋人明确使用这一典故始于北宋末期.罗浮山下梅花村始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这一名称同样源于苏轼的咏梅作品.  相似文献   
94.
农村集体资产改制是城市化“村改居”进程中的难题与“瓶颈”,是“村改居”转制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广东珠三角相关实践剖析其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中国近几年兴起的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措施。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较为完善的。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长期实施有它所面临的制度困境。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的一个新阶段,需要更多尊重已有的改革基础和经验,谨慎对待国外的农村建设经验。针对近期掀起的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热潮,本文分别从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农村建设目的的差异、农村建设组织方式与建设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得失,并比较了中韩之间的异同,认为韩国经验在适用我国农村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局限,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贵州省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案例,指出旅游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以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出发点,像西江这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为确保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旅游的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体验型的、学习性的。为此,本文就西江苗寨的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8.
Villages in China are, according to recent law, “self-governed” by villager committees, whose members are elected by villagers and held accountable to villagers and villager representative assembl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nstitutions of self-government, assuming that, if unimpeded, they will enhance both direct villager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villager interests.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local understandings and ideals about political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as constructed through everyday political claims and practices. The article draw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four villages in Yunnan, southwest China. In these villages, neither cadres nor villagers used the word “represent” to characterise the role of members of village government. Furthermore, villagers could not explain what villager representatives do or what “representative” in the title “villager representative” means. This leads us to ask: How do village residents conceiv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villager representatives and cadres? Is the lack of reference to “representation” merely a linguistic issue, or do they have a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villager-cadre and villager-representative relationships? In addressing thes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 in China and contribute to theorising about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99.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调查数据与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村规民约在实行中存在不足,将村规民约视为管理乡村的制度,忽视了村规民约的社会组织功能;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受到行政力量的较大干预;契约性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了“乡约”与村规民约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基层性、政府的干预、村民的教化及遵从,构成了村规民约实践的先天缺陷。基于“三角模型”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可以从村民、村民自治组织以及政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村规民约的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