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9篇 |
工人农民 | 2篇 |
世界政治 | 120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9篇 |
法律 | 75篇 |
中国共产党 | 6篇 |
中国政治 | 18篇 |
政治理论 | 110篇 |
综合类 | 12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代美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美国联邦制的实践需要对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协调,而协调实践中市场机制与科层制都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因此组织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机制应运而生;当代美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建设,包括多元化的治理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相对规范的地方政府,这对当代中国类似问题的有效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积累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关于政府创新的属性、特征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五届共计100多个入围项目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进行了经验研究。分析显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获得创新美誉的比例多于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党政机构仍然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也在加入创新的队伍。相比其他行政层级,地市和区县政府的创新精神更强。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地方政治制度创新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涉及制度创新的各行动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也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与均衡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和内在机理,认为人大制度作为多重制度价值体系冲突的焦点,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制度创新相当活跃的主要原因。在转型中国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基本制度设定的原则与精神是制度变迁的前提性约束条件,多重制度价值体系与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冲突是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各政治行动者之间的价值、权力与利益平衡是制度变迁最终得以成功实现的根本保障,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64.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es and the electorate is often based on the notion of partisan constituencies, that parties adopt policy position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average position of the party supporters. In contrast, the Downsian “spatial model” assumes that parties are purely opportunistic and maneuver to gain as many votes as possible. A third, more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arly work of Stokes, assumes that voter choice i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ach of the party leader’s competence or ability to deliver policy success. Such an evaluation can be provided by individual voter overall assessment in terms of the leaders’ character trai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late these three classes of models by examining the elections in Great Britain in 2005 and 2010. Using the British Election Study, we construct spatial models of these elections in Great Britain as well as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The models incorporate the electoral perceptions of character traits. We compare the equilibrium vote maximizing positions with the partisan positions, estimated by taking the mean of each of the parties voters’ preferred positions. We define an equilibrium to be a stable attractor if the vote share at the equilibrium exceeds the share at the partisan position by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determined by the implicit error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We infer that none of the equilibria are stable attractors, and suggest that the partisan positions are also preferred by the party activists, the key supporters of each party. 相似文献
6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neighborhood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New York City's Ten‐Year Plan—the largest municipal housing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examine indicators of 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two possible hypotheses about the program's impact: (1) neighborhood revitalization, including improved physical and housing market conditions, as well as gentrification, and (2) the concentration of poor and welfare‐dependent household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by race or ethnicity. Our results present a mixed picture, with some evidence favoring both hypotheses, especially when parts of the city, particularly the South Bronx, are examined separately. Specifically, the program is associated with steep declines in the rate of boarded‐up buildings and some indications of increased home values, as well as rent burdens. However, it is also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s in maintenance deficiencies an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oor, single‐parent, and welfare‐dependent households,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f accentuated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相似文献
66.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民间商会的绩效与发展——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温州市行业协(商)会的问卷调查及利用SPSS工具的统计分析,对近年来温州工商行业协(商)会的绩效与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温州商会在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其行业管理职能的总体实施情况较好,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商会职能在履行上有差异性,各项职能的发挥程度在不同行业之间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协会组织还是会员企业对行业组织的评价都较高,未来预期也较高;近年来行业协(商)会的市场化、民间性、独立性、自主性特征表现明显,并不断得到增强;行业会员企业对行业协(商)会的支持率普遍较高;政府对行业协(商)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业协(商)会仍对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行业协(商)会的治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促进社会力量蓬勃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民间商会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9.
地方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是地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的必然选择,它能够很好地引导部门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但由于政府部门绩效评价自身实施有困难,加之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信息不对称等使得地方政府部门绩效评价工作运行不畅。以朔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经过指标体系的设计、权重的赋值、数据的处理等步骤后,把多个指标对绩效评价体系不同方面的评价值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地方政府部门的整体绩效,从而为我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0.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的意义及取向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化闽台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关键是实施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海峡东岸经济辐射、“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对抗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能力,因而,应大力加以推动。本文仅就厦泉漳城市联盟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发展取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