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思路。马克斯·韦伯的这部巨著不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做出了文化解释,同时更是其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完美演绎,在方法论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政党理论与韦伯政党理论在政党本质、政党社会基础、政党政治立场、政党使命任务和政党民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是基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展政党研究的目的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开展马克思政党理论和韦伯政党理论比较研究对丰富政党理论研究和指导我国政党建设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4.
The UK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 laboratory for styles of governance influenced by New Public Management: outsourcing, internal markets, targets, auditing. The shifts in governance style, and the new instruments that have accompanied them, were once synonymous with “Thatcherism” but have since been adopted and refined by New Labour. Early critical social scientific analyses deployed the Gramscian notion of hegemony to analyse this shift. This was followed by Foucault inspired analyses of “governmentality”. The latter focused more explicitly on the micro-level of conduct. This article follows that lead, but seeks to address the central puzzles thrown up by this experiment through Max Weber’s conception of a “bureaucratic revolution” and Karl Polanyi’s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a “market subject” via a “double movement”: a simultaneous loosening and tightening of control. The Weber-Polanyi approach allows us, we argue, to make the link more explicit between micro-level changes in the “conduct of life” (Lebensführung) and the meso-level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bring about such a re-orientation of conduct. The article makes the case with reference to empirical material from a number of public services, notably education and health. Overall, the decisive factor is not a weakening of the state, but a change in its capacities and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45.
On 15 March 1999, the mass resignation of the College of Commissioners amidst accusations of fraud, mismanagement and nepotism was the catalyst for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bureaucracy in a radical way. The Commission is at the centre of networks of European governance but it only demonstrates a ‘shadow of a cohesiv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Cini 1996: 223). The managerial reforms which have finally been engaged by the Commission twenty years later than its member countries focus primarily on effici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order to bridge the ‘EU's management deficit’ (Metcalfe 2000: 824). This paper seeks to argue that reforms in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an only be successful if a cultur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developing a distinctive approach to European public management in order to lay the basis for new forms of European governance. Copyright © 2002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46.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目前电子设计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是未来大专院校电子类教师、学生以及硬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术。本文介绍了EDA技术的组成和开发环境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47.
城市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韦伯在比较世界城市尤其是东西方两种理想类型城市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与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内在关联.考察韦伯的城市观,对于思考传统中国的近代转型乃至当代中国的相关社会政治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对现代性进行了判断。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就不能避免现代性的悖论性后果。社会主义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判断现代性的问题,因此国家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命题,它们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判断是紧密相连的,表达了“去资本主义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49.
"圣麦克斯"章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在其第一部分"旧约:人"中,马克思对施蒂纳关于精神本质(即"纯精神")、精神的现实表征(即"不纯粹"的精神)以及把握精神的方式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展示了两种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在精神问题上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50.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的林端教授于2003年出版的《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一书全面系统地批判了韦伯关于中国法律传统的论断。该书在社会学方法论上指出了韦伯比较社会学里二元对立的理想型比较的局限;在实质社会学分析上则结合学界对清代法律和司法审判的研究成果,说明了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与司法审判的看法存在误解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林端教授认为,若要深刻理解中国法律传统,关键在于把握体现于其中的“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