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199篇
中国政治   183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3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研究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即纵向度的全程化、横向度的全面化与研究视角的多维化。  相似文献   
962.
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制度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机制、制度变迁的形式与方式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因而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既包含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方面,也包含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方面。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一部分是科学的,一部分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吸取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科学因素,摈弃其非科学的成分,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新综合。  相似文献   
96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再生出先进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历经曲折最终产生三大理论成果,实现两大变化。  相似文献   
964.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升华。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民本位、人民利益为主题的社会价值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个人发展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96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966.
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系列文章中洞见到中国法学在认知全球化时具有两个不自觉的理论设定,但是洞见到中国法学在认知全球化时具有两个不自觉的理论设定并不等同于对中国法学为什么会受到这两个理论设定支配的原因的揭示。经由分析认为邓先生实际上并没有为中国法学之所以会受其支配建立一以贯通的解释。现代化范式在解释中国法学为什么会受到这两个理论设定支配时所具有的缺陷,实际上是由于邓先生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基于论题的限定而没有给予另外一种解释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足够关注造成的。无论是现代化范式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人认知全球化的思想依据,我们不能单独从其中任何一者出发来解释中国学界在思考全球化时的思想依据,现在是我们重新反思的时候了!不仅包括对于现代化范式的反思,也不仅包括对于特定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同样也包括对于忽视其中一者而试图仅以另外一者来概括中国学界的思想依据这种做法的反思,这三者同样都是试图简化中国人在思考自己未来命运时的思想理据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7.
韩昀 《长白学刊》2022,(2):32-37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从五重维度澄明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性、基础性认识。一是从实践维度定位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起点;二是从相对独立维度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认知;三是从总体维度厘清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路径;四是从阶级维度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五是从批判维度解析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要求。从整体上系统把握这五重维度,对深刻明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之重器,但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对意识形态认知的碎片化、对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的淡漠化、对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方面的简单化等“意识形态悬浮”的问题。意识形态悬浮和“现代性”这一时代的精神状况有关,现代性之下的“庸常大众”并不倾向于对意识形态知识的整体认知,现代性之下的“异化思潮”阻却了对意识形态的绝对认信和践行,现代性的“技术”则助长了规训式的或放纵式的宣传教育方式。由于我们不能克服现代性这一时代境况,因此就必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之内,在受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展关于意识形态知识的“模块化叙事”与“具象化表达”,以点带面地促进对意识形态知识的认知;要对社会之中的各种思潮进行诊断,兼具“包容性态度”与“坚定性立场”,通过意识形态基于自信的包容和适当严格的治理方式促成自愿认信和集体行动;更要利用现代技术,兼顾“高效多元”的宣教渠道和“以人为本”的宣教立场,让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69.
目前,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深入,但为更好地担负起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的学术责任,仍需秉持科学态度注意解决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不能简单化。在廓清理论旨趣的基础上,应着重对错误思想进行实质性批判;在批判错误思想的同时,应充分肯定正确思想的借鉴意义;在影响对象的群体性选择上,除大学生群体外还应兼顾其他群体。二是要敢于正视社会思潮萌发所反映的现实问题。这些思潮在当代中国的滋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群体利益诉求表达问题,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三是亟须深化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