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1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49篇 |
工人农民 | 44篇 |
世界政治 | 5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56篇 |
法律 | 108篇 |
中国共产党 | 465篇 |
中国政治 | 267篇 |
政治理论 | 365篇 |
综合类 | 6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依法执政是一个由一系列相关理论、原则、理念、制度、实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坚持依法执政是践行宪法和党章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新时期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就必须对依法执政进行深入探讨和科学的界定。本文在对我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依法执政的主要观点比较分析后,对依法执政的概念和含义做了一番梳理,认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具有独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2.
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接受程度遭遇瓶颈。本文正视现实,探讨了两岸政治定位、互动框架和实践模式等基础问题,在理论上借鉴"协合式民主"精神,立足于两岸关系实际,对"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加以深化和拓展。维护"一个中国"的统一性,保持台湾在单纯内部事务上具有独占性权利或完全自主权,在两岸事务上台湾得适用否决性权利,在一般性的国家事务上台湾享有比例性权利;通过协合式民主的治理方式,促进两岸间异质性民主的正常运转,实现和维护两岸权力分享、国家权威的统一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3.
构建行之有效的党内利益冲突防范和治理机制,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坚实堡垒,必须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公共权力界限,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4.
赵政宪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2):81-8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的明确作出,是党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现实,总结了前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而作出来,是有其重大的国际国内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针对性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党建”的要求。虽然相关实践活动得以积极开展,但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运用嵌入“智慧党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图景还缺乏更清晰的认识。“智慧党建”的规定性要求与主要趋向应集中体现于蓄力智能创新、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运用新兴技术及建设系统体系诸方面。相关底层逻辑应聚焦于增强“智慧党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科学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相关发展图景应围绕着在“智慧党建”中不断强化政治统领作用、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组织活动的质与效、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执纪守法管控力度、促动优良制度生成优化及实现监督监控工作创新等层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6.
朱新现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1):5-9
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逻辑路线,是新时期把握党的建设重要任务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其终极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是其根本要求,对党的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是其关键环节,对党的建设进行重点部署是其主要抓手和落脚点。这是一个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胡茄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1):10-12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给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实践、抓好理论武装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8.
王绘三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26(3):127-128
针对黄河钻井综合公司非在职党员人员多、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夯实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基础;二是创新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党员管理工作内容;三是倾注真情关怀,努力为非在职党员排忧解难办实事。通过上述措施,不断调动和激发非在职党员的政治热情,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共建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09.
陈蔚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2):86-8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领导力量,就如何科学发挥其对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本文从政党社会功能视角,从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结合十八大精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刘松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20
1982年宪法制定时,对于是否要写党的领导,在政治、思想领域曾经有激烈的交锋,因为邓小平的决断,党的领导最终由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写入宪法.而在宪法中如何写党的领导,也经过了反复考虑的过程.彭真认为,在党的威信下降,党的领导受到怀疑和反对的情况下,就不能将党的领导写成一种主张,只有阐述党在20世纪领导中国人民所做的几件大事,才能寓理于实,统一思想.但由于以写历史代替写主张,又导致序言中党的领导缺乏确定的内涵,即便参与立宪的先贤们对其中的诸多问题在认识上也存在模糊和不统一的情况.不久前,中央公布制定党内法规五年规划纲要,决定以制定党内法规的形式将党的领导的各类事项予以制度化,这是落实1982年宪法中党的领导的重大措施,给人以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