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43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465篇
中国政治   265篇
政治理论   316篇
综合类   6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关键也还在党,关键在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上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历了90年风风雨雨考验的伟大的党,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今天,依然面临着种种考验,主要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个考验带来四个绕不开:长期执政会不会使党变质的问题绕不开,市场经济会不会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绕不开,改革开放会不会使党丧失先进性的问题绕不开,外部环境会不会使党迷失方向的问题绕不开。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同时要不断有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深层探索和有益尝试,更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力.分析了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特征,探讨了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逻辑路线,是新时期把握党的建设重要任务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其终极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是其根本要求,对党的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是其关键环节,对党的建设进行重点部署是其主要抓手和落脚点。这是一个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党内对建设问题的较大分歧,首次表现在1956年前后的冒进和反冒进问题上,进而在对当时我国形势的困难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又产生较大分歧,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06.
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党校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党校师生互动共赢的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分准备、实施两个阶段。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二要建设党校案例库;三要提供必须的案例教学条件;四要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7.
Two challenges stand out in the study of delib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thodological t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unified analytical frameworks. On the one hand, analysing deliberative processes is demanding and time‐consuming; hence we tend to have only few and non‐randomly selected cases at the group or context level. In addition, the real world of deliberation presents us with a complex matrix of nested, cross‐classified, and repeated speaker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Bayesian multi‐level modelling provides an elegant way to tackle thes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we attempt to enrich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ism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variables (such as group composition). Focusing on Swiss and German parliamentary debates we show that institutional factors ‐ in particular, consensus systems ‐, the gender composition of committees and plenary sessions, and age matter for the quality of deliberation. Furthermore, we also show that partisan affiliation ‐ government or opposition status of MPs ‐ affects deliberative quality and can refine institutional arguments. We conclude that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deliberation focusing on contextual and acto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 paves the way toward a more advanced understanding ‐ and methodological handling ‐ of deliberativ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8.
英国“第三条道路”评析—兼评布莱尔十年执政之功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尔十年执政中铸就了一个第三条道路的时代。"第三条道路"是界于欧美现实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之间的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在"第三条道路"新型理念的引导下,布莱尔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备受称赞与好评;但布莱尔在战争与丑闻方面屡犯错误,这也使他备遭非议与责难。布莱尔执政十年的功过是非,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0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加强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0.
In the mid-1990s, after eighteen years of Conservative rule, there was much talk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a progressive century. Tony Blair, under the tutelage of Roy Jenkins, made it clear that he wanted to end the schism on the centre-left. Paddy Ashdown saw the same opportunity. Ironically, the electorate's desire to kick out the Conservatives and vote in progressives of any stripe delivered a Labour landslide that made cooperation impossible for Blair and Ashdown. Some progressive policies, notably on the constitution, have been implemented, but the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roots to create a progressive century have yet to be properly established. Foreign policy divisions, especially on Iraq, have made this much more difficult.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prospects for progressives—under new leadership—up to and after the next election in terms of ideas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