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2篇
  免费   79篇
各国政治   149篇
工人农民   156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542篇
中国共产党   816篇
中国政治   969篇
政治理论   505篇
综合类   19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Two challenges stand out in the study of delib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thodological t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unified analytical frameworks. On the one hand, analysing deliberative processes is demanding and time‐consuming; hence we tend to have only few and non‐randomly selected cases at the group or context level. In addition, the real world of deliberation presents us with a complex matrix of nested, cross‐classified, and repeated speaker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Bayesian multi‐level modelling provides an elegant way to tackle thes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we attempt to enrich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ism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variables (such as group composition). Focusing on Swiss and German parliamentary debates we show that institutional factors ‐ in particular, consensus systems ‐, the gender composition of committees and plenary sessions, and age matter for the quality of deliberation. Furthermore, we also show that partisan affiliation ‐ government or opposition status of MPs ‐ affects deliberative quality and can refine institutional arguments. We conclude that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deliberation focusing on contextual and acto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 paves the way toward a more advanced understanding ‐ and methodological handling ‐ of deliberativ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52.
在公安基层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是重点之一。随着全疆公安业务应用信息化的初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整体规划较弱,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均衡等问题日益显现,必须具有整体的、科学的、有效的规划,并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逐步实现科技强警,保障公安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3.
略论共青团干部作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干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千秋大业和未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干部作风总的来说是好的、向上的,但毋庸讳言,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要从切实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方面来加强共青团干部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254.
英国“第三条道路”评析—兼评布莱尔十年执政之功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尔十年执政中铸就了一个第三条道路的时代。"第三条道路"是界于欧美现实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之间的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在"第三条道路"新型理念的引导下,布莱尔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备受称赞与好评;但布莱尔在战争与丑闻方面屡犯错误,这也使他备遭非议与责难。布莱尔执政十年的功过是非,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255.
充分认识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找准着力点,选准切入口,在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56.
取消农业税既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也提出了一些挑战。之前因收取税费而形成的乡村利益共同体正在被打破,村民自治获得了制度性空间;但伴随着税费取消而来,为了应对财政压力而进行的乡村体制改革,对逆转农村社会灰色化和治安恶化趋势无所助益;而税费压力的消除,使得基层司法和基层政府的关系开始疏远,从而为基层司法独立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257.
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充分运用体育知识传播、创造校园文化提供实践的平台。目前,人员流动大和管理松散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须规范管理体制与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器材保障,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真正发挥体育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加强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59.
以西安市后村为例,指出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并分析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0.
略论信任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主体间的一种关系,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主体间的互信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信任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