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陈建荣 《东南亚研究》2012,(2):44-48,57
泰国2011年大选前的政治格局与他信时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完全没有政治经验的英拉的上台也就不会令人感到太意外。但如上届政府一样,英拉上台后面临重重困难。外交方面,英拉政府则表现出色,在短短的时间内构建了包括周边国家、区域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全方位外交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冯桂芬的外交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60年代初,冯桂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外交思想主张.他不仅提出了和戎自强的总体外交战略,而且提出了讲求诚信、讲求理、利用矛盾等交涉策略.此外他还提出了识夷情、培养外交专才等应付变局的外交措施.这些思想主张对于中国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侨务工作作为中国一项十分重要并将长期存在的战略性工作,涵盖统一战线、民间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多个层面,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学理上准确定位中国侨务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原则,对于实现侨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侨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何外交都离不开话语实践,就如任何意识形态离不开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一样。60多年来,中国外交从和平话语到革命话语再到和平与发展话语、合作话语的变迁,真实记载着中国外交不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观念、革命观念、发展观念与和谐观念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辩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预防性外交是冷战后亚太安全合作中的新课题,也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一个 重要发展阶段。近年来,ARF在致力于建立信任措施的同时,已展开对预防性外交的研究与 探讨。尽管ARF成员在预防性外交的干预性和机制化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为保持ARF的 发展势头,经磋商与妥协,各方开始在一些方面达成初步共识。2001年通过的《ARF预防性 外交的概念和原则》等文件,正是这些初步共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It is almost a decade since India began its economic reforms. Apart from the purely domestic economic objectives that the reforms we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re was a recognition that reform was imperative if India wanted to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 of consequence within and beyond its region. This had important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Official pronouncements reflected the concern that the balance of fiscal power as opposed to military power wa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is called for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bring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ies clos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igoro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could not be undertaken without sharpening the commercial diplomatic tool. Indian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been grapp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orientation in Indian foreign policy, assesses the efforts undertaken so far to make commercial diplomacy viable 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multi-layered diplomacy poses for a country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17.
《Diplomacy & Statecraft》2002,13(2):229-242
Often referred to as simply 'Satow', the 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 stands as a lasting monument to Satow's 'second career' as a scholar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diplomacy. However, there was more to this phase in Satow's life than the Guide's two stout volum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reconstructing the origins and genesis of this work, Satow's own conception of diplomacy as an historically evolved too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n be examined much more comprehensively than is possible on the basis on the current fifth edition of the Guide. Moreover, this examination will also offer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diplomatic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睦邻外交古已有之、于今为盛,构成了广义国际关系史中的一大独特景观。中国历代长期与自觉地坚持睦邻外交,既有以儒家为主、传统王道战略文化的主观原因,也有国家利益与实力对比的客观原因。只有将强调主观因素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客观因素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才能比较充分地解释中国睦邻外交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与时偕行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外交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飞 《外交评论》2002,(4):25-33
我国对外交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了解当代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外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外交学研究的历史、主要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介绍,以期对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近些年,两国关系由"暖"变"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而应积极加强对韩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韩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意义不仅局限在两国关系上,它对于改善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及其对中韩关系所起的负面影响作用以及应对之策,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